近日,有儿科“男神”之称的崔玉涛因在微博上发布一条热性惊厥的处理办法,受到来自医学同行的质疑。同样拥有众多粉丝的“小儿外科裴医生”发博文指出,崔玉涛科普的小儿热性惊厥处理方式有误,应该向网友纠正这一错误。
有网友戏称为“裴奶奶”大战“崔男神”。同被评为十大科普育儿公号,两大儿科大V网上“掐架”也在业内引发关注,有育儿公众号加入论战,批崔玉涛科普中的错误以及不认错的态度。而虽未回应,拥有近500万粉丝的崔玉涛也受到众多粉丝的“护持”,认为同行不应就此一事“咬住不放”。到底孰是孰非呢?
小儿热性惊厥该如何处理近日,在备受万千妈妈追捧的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热性惊厥的处理建议,遭到同行的质疑。在这条微博中,崔玉涛指出,“热性惊厥是由高热刺激大脑导致的异常放电,引发的肌肉阵发性痉挛,有很强的遗传性。热性惊厥期间应让孩子上下牙之间用勺柄或其他物品相隔,避免舌头受损;保持婴儿侧位,避免呕吐可能引起的误吸、窒息。一次惊厥仅维持数秒钟,结束后婴儿会睡觉。为排除癫痫,待稳定后可做脑电图排除。”
但随后,有40万粉丝的@小儿外科裴医生发文指出,崔玉涛科普的小儿热性惊厥处理方式有误。裴医生认为,崔玉涛所提倡的“为避免舌头受损应让孩子上下牙之间用勺柄或其它物品隔开,这是一个长久的误区,这样做并没有好处,因为一般抽搐孩子并不会咬伤自己,即便咬伤也很快能长上。相反,抽搐时孩子肌肉挛缩,牙关紧闭,强行将硬物从牙间塞入,反而可能损伤牙齿或者口腔。”
裴医生还列出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网站和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科普网站的信息作为佐证,并指出,崔玉涛的同事、和睦家药师冀连梅也提倡热性惊厥时“不要往宝宝嘴里塞任何东西”。
同行科普犯错 该不该公开指出但热性惊厥的医学处理方式争议,很快延伸到该如何做育儿科普以及该不该指出同行犯错一事上来。不少崔玉涛的粉丝指出,崔医生多年来网络上勤勉做育儿科普,不应该因为一点错误就“抨击同行”,还有的粉丝直指裴医生掐架同行是为了“出名”“涨粉”。
有意思的是,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在微博上指出,“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网站建议认同@小儿外科裴医生和@和睦家药师冀连梅的说法。但我不认为这样就贬低崔大夫的能力和声望,这恰恰说明儿童健康科普需要更多儿科专家的参与,健康科普任重道远。”网友发现,一直未回应此事的崔玉涛,在此微博后默默点了个“赞”。
针对网友质疑,裴医生再度撰文,指出崔玉涛的育儿科普中还存在多处错误,比如说脐疝多继发于婴儿肠绞痛,孩子不要用儿童墨镜,否则便会引起脱肛、肛裂,竖抱不利于脊柱,给孩子酒精擦身不会造成酒精中毒等等。并直指“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从不认错、从不改正、从不澄清。而一个对众多父母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对自己的错误拒不纠正,误导的人也可能更多。”
而某育儿公众号也指出,崔玉涛在用“神”的态度做育儿科普,高高在上不愿认错。裴医生这种才是真正的“同行评议”,医生互相“撕”,越激烈越猛烈,公众的获益就越大,宝妈的收获就越大。
负责任的专家不应保持沉默看似简单的一个争议,背后其实藏着深理。医生能不能犯错?这似乎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医生会不会犯错?答案却是铁板钉钉的。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一些传统的治病方法往往会被循证医学推翻。作为一名医生,应该能接受自己的“犯错”,及时吸收新知识;而作为一名看客,或者是一名患者,我们也应该保持着宽容之心,允许医生犯这种错,并在柔性的环境中,让真理越辩越明,对医学有更多理解。只不过,面对种种质疑,“崔神”既不删微博,也不出面回应还击,是坚持自己正确,还是“顶硬上”?无论如何,就医学科普而言,沉默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小儿高热抽筋怎样处理】相关文章:
★ 幼儿急疹
★ 儿童多动症
★ 幼儿敏感期
★ 幼儿智力发育标准
★ 小儿麻痹症
★ 儿童夏季护理
★ 小儿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