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宝宝出生以后的一件大事,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疫苗事故让父母们提心吊胆。到底疫苗是如何工作的呢?疫苗接种又是怎么来保护我们的宝宝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低
接种疫苗后,常常会出现某个人或某些人有发热、接种部位疼痛等身体不适。其实这些都是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的概率很低。预防接种后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与疫苗本身无关,时间关联还是因果关联很难确定。区分偶合事件和真的反应通常要求规范的科学调查,明确肯定疫苗是否造成某一不良反应很罕见。
其实,一个异物进入体内,出现不好的效果是完全可能,特别是减毒疫苗本身还带有微弱的毒性,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不适。和药物相比,疫苗的不良反应要少得多,但人们因为解决疾病痛苦而服药,对其不良反应耐受力就很高;相反疫苗多是为健康人(大多数是婴幼儿)免费提供接种,又以预防为目的,公众对其不良反应的耐受力就低很多。
曾经,惠来46名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感觉不适,后来被疾控部门认为心因性反应。几乎所有疫苗都有可能引发心因性反应。多以注射用疫苗为主,口服疫苗少见。人群基本上是中、小学生,年龄在615岁之间。心因性反应一般发病很快,痊愈也很快,不会留下后遗症,更不会危及生命。
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
这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比如说这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仅广东省就涉及700万儿童,按照正常的概率,在这10天里,肯定要有人生病,如果刚巧他接种了疫苗,家长很容易把这个病和疫苗联系在一起。和前两种副反应相比,偶合反应更不可控。
【疫苗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相关文章:
★ 专家为您解疑
上一篇:准妈妈学会了基本照护技巧
下一篇:昨天 永远消失的天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