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小孩冬季或早春季节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由于寒冷刺激体表血管,使其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发生淤血,组织缺氧,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即为冻疮。
平时要经常进行耐寒锻炼,坚持户外活动,可常常搓手、搓脚、搓脸,改善冻疮好发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肌体的耐寒力,以抵御外寒。当天气太冷时,户外的活动时间要短。变换季节时,应注意保暖。平时也可进行局部冷温水浴,即将双手或双脚在10℃的冷水和38℃的温水中交替浸泡。
经常换洗鞋袜,以保持干燥、清洁。鞋袜、手套的大小要合适,不能过紧,使血液循环畅通。手脚的暴露部位可抹些哈蜊油或防冻油,防止皮肤皲裂。 对于每年好发的顽固性冻疮,除参考上述方法外,在入秋后还可及早采取针灸疗法,如在冻疮疤痕周围选择3、4个点,每日交替针1、2个点,中等量刺激,留针 15分钟,针3~5天;又如,手部冻疮,可配合针合谷穴;足部冻疮,配合针足三里。这些方法可以调整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预防冻疮的作用。
冻疮多发生在远离心脏的末端部位,如手、足、耳轮等处。这些部位皮下脂肪较少,血管微细血流量也少,再加上初冬或早春时人们往往忽视棉鞋、手套的穿戴,所以多发生冻疮。冻疮发生除了寒冷因素外,鞋袜潮湿、鞋过小过紧、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局部活动少也是诱发原因。冻疮的发生还与营养不良、缺乏运动、天气变化、环境等因素有关。
冻疮在初起时往往不被察觉,待手脚感到刺痒、灼痛时,轻微冻疮即已形成了。这时如能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局部保暖,还能使冻疮逐渐好转,如果防冻保暖不及时,冻疮还会加重。紧接着,局部皮肤变成紫红色,红肿而且有硬结。当感觉刺痒、灼痛、胀痛时,就不易治疗了。继续下去便会形成水疱或溃烂,表面有渗出液,并往往伴有感染发炎。在寒冷潮湿的情况下,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在 0~10℃时,就能发生冻疮,轻微冻伤病理改变主要在表皮或真皮,严重冻疮还可伤及肌肉或骨骼,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得了冻疮不要用热水烫,也不要用火烤。没破溃的冻疮白天可用冻疮膏或喜辽妥软膏外涂,每日l~2次;晚间使用中药(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干姜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放至温热时)药液浸洗和药渣揉搓冻伤部位15分钟,每晚一次,连续使用2周为一个疗程,对反复复发的冻疮有良效,本法可以在初冬冻疮首次复发时开始使用,配合日常生活的保暖、饮食、运动、药物(如烟酸)调理,多数轻度的冻疮可以在1~2 年内彻底治愈而不再复发。
冻疮己破溃的应去医院求治,对于反复不愈的冻疮同时伴有关节疼痛等症状时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雷诺氏病等的可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宝宝的冻疮】相关文章:
★ 宝宝衣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