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忽然皮肤发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被称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皮肤发黄。通常呈现淡淡的黄色,多分布在面部和躯干部位。
眼睛发黄。眼睛巩膜(俗称白眼球)也有不同程度的发黄。
大便发黄。处在生理性黄疸期的宝宝,有时大便颜色也是黄的。
小便发黄。小便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黄,但不会污染尿布,能洗掉。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发黄,一般4~5天发黄达到高峰,7~14天左右自行消退,早产儿可能会延迟至3~4个月才会完全消退。
新生儿红血球很多但肝胆发育还不完善,血液中的胆红素无法清除而滞留将引起生理性黄疸。
发生生理性黄疸时,宝宝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异常症状,不需要治疗,耐心等待自然消退就可以了。
由于吃母乳而导致的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致病因素目前还不明确,通常认为与母乳中某些未识别因子有关。早发型一般在出生后两三天内出现,并在一个星期内达到顶峰,半个月后基本消退,与生理性黄疸接近;迟发型一般在出生后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后才出现,持续时间最长可达到2~3个月。只要宝宝能吃能睡一切正常,母乳性黄疸便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护理三要点
给宝宝充足的日光照射,在出生两周内要将宝宝放在阳光充足的房间里。
要点之二:注意大便的颜色
留心宝宝是否出现灰白色大便,一旦发现大便发白或颜色越来越淡,同时皮肤又突然黄起来,必须立即去医院。
要点之三:观察皮肤颜色
密切观察宝宝的肤色变化,黄疸都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最早黄并最晚消退,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黄疸延期退甚至越来越重,同时伴有拒奶、呕吐、发烧等异常情况,则需到医院就诊。
母乳性黄疸护理两要点
要点之一:分情况停喂母乳
当抽血化验显示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达256.5mol/L(15mg/dl)以上时,最好停喂母乳改喝牛奶3~5天。如果发现胆红素下降50%以上,且排除了肝、脾异常并没贫血症状者,则可继续喂养母乳。
比较适宜的做法是减少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虽然继续喂母乳可能会使黄疸病情反复,但都属于安全范围。而且暂停母乳喂养可能造成回奶,采用人工喂养又可能会让宝宝产生乳头错觉,所以只要血清胆红素的值不算太高,都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要点之二:与护理生理性黄疸一样
应该多让宝宝晒太阳,留心观察大便的颜色和宝宝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若黄疸现象持续14天仍未消退,最好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抽血检查,检测是否仅仅胆红素过高,排除肝胆性疾病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只要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这些症状:
皮肤严重发黄。患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颜色非常黄,往往呈现橘黄色或金黄色,而且不仅是头部和躯干,连四肢甚至手心脚心都发黄。
眼睛严重发黄。眼睛的巩膜颜色也是很重的黄色。
大便颜色灰白。病理性黄疸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大便颜色是灰白或淡白色。
小便严重发黄。小便的颜色不仅很黄,而且会污染尿布,不易洗掉。
有异常症状。宝宝会出现无精神、嗜睡、呕吐、拒奶、腹泻等症状,严重时有发热、尖叫、抽风和双眼凝视一个方向等症状。
和生理性黄疸不同,病理性黄疸出现得非常早,在出生后一两天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2~3周仍不会消退,或者消退后又反弹并加重。
不同的新生儿黄疸应区别对待
.茵栀黄有助宝宝退黄。
对延期不愈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上常用茵栀黄口服液、颗粒等药物来帮助退黄。茵栀黄是已用了30多年的老药,疗效稳定。
抽血检查应对母乳性黄疸。
一般来说,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身体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而且经检查肝功能正常,也没有贫血症状。
以下情况需提前防治。
如果宝宝出生时有溶血,在出生前后及产程中有缺氧窒息,或宝宝患有严重的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为病理性的可能性极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防治。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通常分为感染性(如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和非感染性(如新生儿溶血症、遗传性疾病等)两种。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类似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就必须马上去医院。病理性黄疸严重时会引发核黄疸。核黄疸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该病危及生命,即使抢救后也多有后遗症,表现为脑瘫、智力低下、听力减退等。
【病理性黄疸需要立刻治疗】相关文章:
★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 母乳性黄疸
★ 流脑疫苗
★ 流感疫苗
★ 水痘疫苗
★ 核黄疸
上一篇:有黄疸的宝宝可哺乳频繁一些
下一篇: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