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罗圈腿会遗传吗?专家指出,除非先天畸形,绝大部分罗圈腿都不是遗传的。罗圈腿形成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缺钙,另一个是过早站立学步,大人过早让孩子站立走路会导致罗圈腿。小孩5岁以内是纠正罗圈腿的黄金期,如果年龄较大,确实影响外形,则要考虑手术矫正。
宝宝走得晚有问题吗“我家宝宝已经14个月了,可还是不会走路,怎么办?”小何妈妈最近下楼“溜娃”的时候,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小朋友都陆续开始站立走路了,可自家的宝宝却只能独自站立,不会迈步走路,她担心自己孩子发育是不是有问题。小何的家人告诉她,可以扶着宝宝练习走路,有人还告诉她可以购买学步车进行锻炼。小何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选用哪种方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孩子有自己的发育规律,有的孩子走路较早,有的孩子说话较早,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以走路为例,要学会走路,跟神经、肌肉发育的成熟程度及视力发育密切相关,并不是单纯地帮宝宝直立起来就能学会走路。宝宝1岁以前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过早助力学步“拔苗助长”,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罗圈腿多与缺钙、走路过早有关罗圈腿究竟是遗传导致还是后天养育习惯不当造成?除了非常严重的畸形可能是遗传造成的,绝大部分罗圈腿都与遗传没有明确关系。目前已知两大原因可导致幼儿患上罗圈腿,一是缺钙,另一个是过早走路。缺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导致幼儿患佝偻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吸收,缺乏可能导致缺钙;另一种可能是幼儿在0~2岁期间生长发育非常快,骨骼需要的钙量较大,幼儿钙量不足导致缺钙。过早走路导致罗圈腿是因为幼儿腿部骨骼钙化不够,腿骨较软,过早走路容易导致膝关节变形,内翻或外翻,形成罗圈腿或X形腿。
脚踝并拢、膝盖不碰应及时就诊判断宝宝是否有罗圈腿,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腿部会历经从膝内翻到正常,再转变为膝外翻再到正常的过程。一般来说,新生儿是膝内翻,至2岁时接近正常;2岁后逐渐成轻微的外翻,至10岁再恢复正常。所以,家长在孩子2岁前发现他是罗圈腿,不必着急,更不能用绷带把孩子的双腿缠起来。正确的办法是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督促他积极进行运动,改善肌肉张力,让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
2岁以后,还存在罗圈腿现象,则应及时治疗。
如果孩子真有罗圈腿,应该如何应对专家介绍,罗圈腿越早矫正越好,孩子2岁以后如果发现罗圈腿可以接受骨科专家治疗,一般会采用矫形支架来矫正。一般来说,孩子5岁前是黄金矫正期,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还处在儿童发展期,孩子与父母接触机会多,孩子佩戴矫形支架可以得到父母的监督。5岁以后,孩子往往难以主动配合矫形支架的治疗。如果孩子在5岁前没能完全矫正罗圈腿,可以选择在孩子成年后进行手术矫正。
我国民间有个传统习惯,常给刚出生的孩子用夹被、棉被裹得紧紧的,外面还要捆绑上两三道绳带,看上去好似一个行李卷,说是为了预防“罗圈腿”。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也预防不了“罗圈腿”。如果让孩子像棍儿一样直挺挺地躺在“蜡烛包”里,不仅妨碍孩子的自由活动,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不可取。
【宝宝过早助力学步小心罗圈腿】相关文章:
★ 宝宝坐飞机攻略
★ 婴儿听力发育
★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
★ 宝宝智力发育
★ 宝宝长牙的症状
★ 宝宝玩具
★ 宝宝皮肤过敏
★ 宝宝补钙辅食
★ 宝宝偏食
上一篇:宝宝发热不能吃鸡蛋吗?
下一篇:宝宝爱揪耳朵的六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