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口腔溃疡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上火了?
中医将口腔溃疡称为“口疮”,是指嘴唇内侧、牙龈、舌头、两颊、上颚处出现局部糜烂,溃疡面中间黄白色,周围红肿,疼痛,或伴有发热、流涎等特点。
很多家长认为,口腔溃疡就是“上火”的表现。其实“上火”只是民间的说法,不论中医范畴还是西医领域,都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中医理论讲:孩子是“纯阳之体”,一些家长就因此而认为孩子容易热气、容易上火。这是这些家长的误解。
“纯阳之体”中的“纯”,是指孩子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元阴元阳还没被耗散,“阳”指小孩的生命活动像旭日东升,蒸蒸向上。其实说的是孩子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而并非指孩子为阳热之体。
孩子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嘴巴里有了溃疡,先不要急着给孩子“降火”,要仔细回想孩子近期的饮食,留意溃疡的部位、数目、颜色和疼痛程度。并不是所有口腔溃疡都是“上火”引起的,需要分清楚虚实。
02
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的原因
煎炸食品或本身性味为热性的食物,孩子吃了通常会上火,会出现流鼻血、口腔溃疡、便秘、夜寐烦躁等诸多上火的症状,家长一般都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这些食物。然而大部分的孩子根本没吃过这些上火的食物,还是常常出现口腔溃疡,是怎么回事呢?
实证:喂养不当,引起食积化热。
通常家长会把关注点放在食物本身容不容易引起“上火”,却忽视了食积也会引致口腔溃疡。
脾主运化,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吃进去的东西变成营养物质,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吃得太多太杂,脾胃的能力就来不及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和营养,只能堆积在脾胃里,堆积久了,就会化热,热久就会化火。中医讲“脾开窍于口”,脾的功能好不好从口腔的状况就能反映出来,如果有脾热或脾火,就会顺延到口腔,形成溃疡。
这类孩子的溃疡数目较多,可能是好几个溃疡点连成一片,而且周围黏膜颜色红,局部疼痛灼热,严重的会影响进食。家长常直接用清热的方法来解决口腔溃疡,是治标不治本的,不仅如此,这些寒凉的药物还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脾胃。
另外有些家长说平时饮食清淡,吃的也不多,没有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也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其实也是因为脾胃过于虚弱,很容易引起食积,化热化火,循经上攻口腔引起,也是不容忽视的。此时仍应先按照实证进行调理,溃疡消后再补益脾胃。
实证引起的口腔溃疡,发病根源在于食积化热,所以,家长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替孩子消食化积方面,顾护脾胃、消化良好,溃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虚证:素体阴虚,虚火上浮。
素体阴虚的孩子经常表现为口干,但不喜欢喝水,在秋天干燥季节还容易流鼻血,舌相常常表现为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西医称为“地图舌”)。
这类孩子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循经向上发于口腔,形成溃疡。
这类孩子的口腔溃疡容易反反复复,而且不易痊愈,溃疡数目相对较少,周围口腔黏膜颜色是淡红的,疼痛较轻微。
阴虚的孩子更不能用清热的方法,清热药物多苦寒,多用就会容易化燥,继而损伤津液,肾阴就更虚了。阴虚引起的口腔溃疡,重点在于滋阴,同时帮助孩子降虚火。
【孩子口腔溃疡,是"上火”了吗?】相关文章:
★ 孩子在公车上解大手,引众人不满,爷爷奶奶的“辩解”引网友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