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孩子在楼下玩。
偶然听见旁边两位妈妈的交谈——
妈妈A:听说你家大宝上小学了啊!
妈妈B:是呀!下学期就该上二年级了呢!
妈妈A:你们班选拔班干部了吗?
妈妈B:嗯,选了选了!我家娃在第一学期就是班里的卫生委员呢!
妈妈A:是吧!那你家娃还真是优秀呢!不像我家娃,到了第二学期才当上了大班长!
妈妈B:……
我憋着笑,赶紧走开了。
两位老母亲即将溢出来的火药味,被一个又一个彩虹屁包裹得严严实实。
卫生委员妈妈原以为,这是一个绝佳的炫娃舞台,谁知,被班长妈妈一个反手,杀了个措手不及。
家长们对于娃是否能够成为班干部似乎有着迷之执念,母凭子贵类的皇家思维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
1
家长执念:你家娃是什么干部?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班里的小干部那就是离职权中心最近的存在。尤其要是当个班长,那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光。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妈妈每一次跟别人说起我当大队委的事时,那种欲说还休,欲言又止,想要表现出骄傲,又要尽量保持谦逊的复杂神情。
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班干部就等于特权,班里的一些好事儿肯定先轮到班干部。
评选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班干部肯定是首选。尤其是一些经常抛头露面的职位,比如班长、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中队长、大队委之类的,会给娃带来不知道多少荣耀时刻,每天都能接受众人的仰视与膜拜。
另外,班干部作为跟老师接触最多的人,与老师的沟通机会也最多。
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诉求,老师一定是优先处理;同时,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也常常获得老师的信任,那么在老师眼里的好感度上升,今后几年的学习也肯定能够一路顺风。
于是,一旦从小道消息得知班里要竞选班干部,老父老母必定与娃展开深刻的思想教育:强调当上了班干部,娃将会收获别人得不到的优惠和权力;或者跟娃讲述一下,做了班干部以后,他们将会收获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成长。
行动派的家长们则不说废话:直接付诸实际行动,必要让娃瞅准各种时机,充分展示自己;班级有个什么活动,督促娃第一个上;学校有个什么比赛,怂恿娃积极报名。
与此同时,家长们深知:“干部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在娃咿呀学语时可能就开始培养“小主人翁”意识,凡事让孩子做主。
不放过任何一个在人前“练胆儿”的机会:家庭大小聚会,朋友的圆锁婚礼,都要花式鼓舞孩子走上台去,唱个歌、跳个舞、转个圈、行个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班干部的竞选中赢得老师的青睐。
2
教师心声:班干部真的不算什么“官”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其实我的想法跟家长们一样——
我觉得我是班长,我是班里“最大的官”。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就是老大,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如今,我成为一名班主任,成为了那个需要从几十个孩子中间挑选班干部的人,才发现当年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
在一个班级里,其实班干部并不是官,他们其实是班里面最辛苦的孩子——
我们带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小迪的小胖墩儿。
我看他长得结结实实的,而且每一次值日都是任劳任怨。于是我就让他担任了卫生组长,后来是卫生委员,最终成为了班长。
所以,你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清晨,小迪第一个到校,开门窗,摆桌椅,整理清扫工具;
傍晚,小迪一边趴在窗台写作业,一边监督同学们值日。遇到个别胡搅蛮缠不好好值日,或者家长到校开脱说有事先离开的,小迪就只好自己把没有人负责的环境区打扫干净;
每次大扫除,小迪都是最忙碌的那一个。一会儿被女同学叫去帮忙洗拖布,一会儿被男生叫去擦玻璃;
我后来选他做班长,也是看中了他身上这份能做“人民公仆”的吃苦精神。
没错,吃苦是作为班干部所能收获到的第一份成长,也是班干部身上的基本素养。
是不是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呀!
除此以外,大家所以为的“班干部可以锻炼娃的胆量”,也是一个伪命题。
胆量,虽说后期也可以锻炼得出来,但是天生的性格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一个原本就胆子大的孩子,又有机会做班干部,那就是如鱼得水。
如果一个原本胆子小的孩子,被逼着竞选班干部,那真是如履薄冰。
有些孩子羞于在人前表达,被大人们理解是“不够勇敢”、“需要锻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很多内向的孩子其实是会有轻微“社交恐惧症”。
举一个我听过的外国的恐怖案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有一名大二的学生Natasha Abrahart,从小性格就极其的内向,不怎么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大学入学之初,Natasha的父母也曾经告知过校方,说Natasha患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但校方并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然而有一天Natasha被通知要准备一场300多人出席的演讲,结果在演讲的日子到来的前一天,Natasha上吊自杀了。
做班干部能够锻炼娃的胆量?不,这么做可能会把孩子逼上绝路。
所以,是否希望成为班干部这件事,家长还是应该听从孩子的选择。
面对挑战,孩子确实会存在一些畏难退缩的情绪。但你只要在ta背后坚定地支持,让他清楚:无论做什么选择,爸爸妈妈都会无条件支持你。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做出心的选择。
当然了,班干部与其他学生中间确实存在“不平等”的待遇。
比如——
我们要求八点到校,其他同学偶尔迟到,我可能会通融一下,提醒他们下次注意;但是我们班的小干部如果犯同样的错误,我可能就要揪住小辫子不放了。
因为我要时刻提醒他们:要想服众,就要作为全班的榜样,就必须事事做在别人的前面。
所以,小小的肩膀担负的任务可不轻。那些最终锻炼成老师小助手的班干部们,背后有太多的大家不知道的辛酸。
3
班主任解密:哪些特质的孩子才适合做班干部?
作为班主任,选择班干部就好比将军点将,一定是要考虑各方因素,综合各项指标,选出的精英,才有可能打胜仗。
所以,挑选班干部,我一般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性格方面:外向vs内向
外向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泼辣,他们最适合做纪律委员、文艺委员这种外放型的工作。除此之外,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副好嗓子,尤其是低年级的班干部。他们必须能够敢站在讲台上,一嗓子吼住乱成一锅粥的教室,才能达到管理效果。
对于高年级来说,外向的孩子容易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因为班干部也需要群众基础,人缘好朋友多,管理起来更加容易一些。
内向孩子适合做一些不太抛头露面的工作,比如卫生委员、学习委员。这类工作需要孩子富有耐心和有责任心。他们最好能有韧性,面对困难能冷静处理,想出办法解决。
当然,不排除有些孩子胆大心细,但是纵观学生的整体状况,拥有这些特质的孩子,内向的则更多一些。
2.人品:斤斤计较vs憨厚无私
在成年人的世界,那些下了马的贪官,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因为没人品。
他们深耕官场多年,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反而自私自利,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带来利益。这样的官绝对不可以用。
班里小小的班干部也是一样,凡事斤斤计较,丝毫不吃亏不退让的孩子,如果再给ta赋予一份职权,那么他将势必会在同学们中间作威作福。
将来长大,保不齐会是又一个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害群之马。
我听同事说过一个学生——
这个孩子各方面能力都相当出色,是学校的大队委,也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但是,她在每一次监督路队的时候,故意把隔壁班的分数扣了很多,原因只是因为隔壁班有几个孩子曾经嘲笑过她。而自己班学生在路队里打闹,她却视而不见。
我们班的一个9岁的小班委,在监督纪律时就严守公平公正这条红线——
有一次,他们小组因为地面废纸多,被他自己扣了分。扣完分,他会自己默默把教室收拾干净,为了第二天给大家创造好的环境。
纵观古今,那些被人们传唱的模范、楷模,无一不是这样无私的人。
现今社会,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吃亏,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眼里的“傻子”。
但是,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是一个三观正,有担当的好人,也会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3.为人处世:铁腕vs智慧
有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小干部找我哭诉,因为她大公无私把好朋友的名字记上了,最后她的朋友们却再也不理她了。
的确,班干部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所以工作方法很重要。
除了有天生的智慧或者家长的传授,很大程度还是靠自己的悟性。
如果一个孩子过于把自己的一点职权当盘菜,拿着鸡毛当令箭,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那也不是个成功的干部。
好的班干部会模仿老师的工作方式,他会明白,对待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比如:
对待性情温和的,温柔提醒一句即可;
对待性格脆弱爱面子的,私下里说说;
对待性格暴躁的,就要注意措辞语气,以免激怒对方,惹祸上身;
对待嬉皮笑脸屡教不改的,当然就可以适当强硬一点。
4
成长,不该只有一种色彩
班干部确实能够锻炼人的很多能力,比如应变能力,临场协调能力,公关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等。
但是,想做班干部的孩子,也不该是一张白纸,只一味指望当个班干部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他比别的孩子受到更多的挫折和委屈。
另外,我们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意愿。要不要当班干部,应该是他自己真的愿意去做,而不是你认为好的事情就逼她去做。
有的孩子只适合岁月静好的成长,就没必要把他扔进风风雨雨里。
因为,强扭的瓜不甜。
【班主任不肯公开的秘密:老师会选哪种孩子当班干部】相关文章:
★ 幼儿园老师吐槽:父母打着这样的“旗号”爱孩子,却是害了他
★ 童年的“玩耍”很重要,会“玩耍”的孩子他的成长超乎你的想象!
★ “姐弟恋:男四十一枝花,女四十豆腐渣,你人老色衰时,他风华正茂”
★ 给有女儿的家庭提个醒:三个“高危”风险,孩子越长大父母越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