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
无论多么听话的孩子,平时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犯错,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的家长面对孩子做错事,第一反应就是追究责任,仿佛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追责的同时还不忘冷嘲热讽几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打击。
可是孩子毕竟还小,如果小孩子都不犯错,那也不叫小孩儿了。当娃们犯错的时候,比起一味追究他们的责任,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家长态度不同,娃的走向各异
同样是孩子犯错,家长态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周末一家人早起吃饭,妈妈忙着给家人布置早餐,5岁的欢欢也跟着妈妈忙前忙后。她主动要求给大家端豆浆。妈妈提醒过她,豆浆虽然没有那么热,但这种事还是让大人来做的好。欢欢非常有自信,她坚持要自己端。
一杯、两杯,前两杯欢欢都如愿摆上了餐桌,可是放最后一杯的时候却不小心打碎了。妈妈看到非常生气,大声呵斥女儿说:“都说了不让你端,一点儿也不听话,你看闯祸了吧!”欢欢涨红了脸,小声请求再端一杯,并解释说杯子有些滑。
妈妈对她的请求不置可否,重新从豆浆机里盛出一杯放在桌上。欢欢见此却崩溃大哭,认为妈妈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宝妈则觉得欢欢简直是不可理喻,自己做错事找借口,说她两句还哭上了。
而同样是这件事,爸爸的处理方法则截然不同。他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抱起女儿轻声询问:“你是不是想再试一次,这样就不会打碎杯子了?”欢欢拼命地点头。豆浆已经没有了,爸爸干脆煮了一杯牛奶,示意欢欢端过来。
欢欢小心翼翼地把这杯牛奶端上了桌子,这才止住了哭泣,露出了笑容。妈妈说爸爸太惯孩子,爸爸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孩子真正的内心诉求是弥补差错,打碎了杯子孩子很懊悔,她希望这样的“坏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所以希望再来一次。
尽管这样的想法在大人看来是十分幼稚的,因为孩子再端十次也抵不过她摔碎的一次,可在孩子心中就有这样的完美敏感期,家长不满足甚至大声责备,其实冲击的是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惶恐不安。
比起追责,像爸爸那样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更为重要。如果都像欢欢妈妈那样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无视孩子的情绪变化,他或许在第一时间会强忍住哭泣,但内心深处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压抑的感觉埋在心间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没准哪天就会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时间长了还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并不可取。
当娃犯错时,“三不”原则接纳娃的情绪
在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被指责时内心是压抑和焦虑的,而当家长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因势利导,孩子才打开了心结,并且勇于承担了责任,修正了错误。所以孩子犯错时家长的理解和接纳特别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家长应秉持“三不”原则。
第一, 不盲目指责孩子
上周小明妈妈有些感冒,感到全身发冷,躺在沙发上不愿意动弹。感到儿子好久都没动静了,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看他在卧室干什么呢。结果一过去就被气得够呛,小明把冬天的棉被都拽出来了,屋内混乱不堪。宝妈连声指责,后来才知道是孩子怕他冷想给她盖个厚被。面对懂事的孩子,妈妈也有些后悔和愧疚了。
孩子犯错好多时候都是无心之举,有时候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就像小明那样,结果好心办坏事。孩子虽小,但做每件事都有其动机所在,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而是要搞清楚他要干什么,接纳孩子的小情绪。
第二, 不夸大事实
美美在屋子里面吹泡泡,不小心打翻了妈妈准备的泡泡水,泡泡水洒了一地,弄湿了玩具和一些衣物。对此妈妈感到非常恼火,她拎出一件被女儿洒上水的裙子说:“这条裙子是限量版,特别贵,你给弄花了妈妈就穿不了了,这可是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买的。”本来美美就害怕,现在更是吓得连哭都忘了。
其实那件裙子并没有那么值钱,只不过是妈妈想通过吓唬的手段起到威慑的作用,能减少美美再犯错误的频率,但宝妈一定没意识到这么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美美的恐惧情绪在加剧。家长不要夸大事实,错就是错了,多大的错就是多大的错,不要通过这种自作聪明的手段对付孩子。
第三, 不一味地讲大道理
就像前文案例中那样,欢欢打碎了杯子,妈妈的大道理都没错,比如说早就提醒过孩子不让碰,女儿还小这种事让大人做就行,说的全都在理,但在孩子犯错后不顾孩子的情绪变化,一味叨唠这些大道理,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孩子一点儿都听不进去,因为她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家长的大道理无异于雪上加霜,让孩子感到厌烦,情绪反弹严重的孩子还会因此和家长起冲突,效果并不好,很多时候都只是家长在倾泻自己的垃圾情绪。
家长应该做的,是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读懂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反思处理,而不是率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追究孩子的责任。
为什么说接纳孩子的情绪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是感情动物,更强调内心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更为丰富,也更为敏感。他们还没有理性到能马上听进去家长的大道理,他们最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是情绪变化。
面对所犯的错误,或大或小,孩子不可能做到波澜不惊,他们的情绪肯定会有波动,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娃的情绪,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犯错就可以不追究责任,而是说先要从情绪上帮孩子梳理一下。
困境之中,孩子肯定更希望听到安慰的话语,如果能当时让娃再试一次,他或许就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孩子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改正错误。而且家长针对情绪所做的疏导,也在无形中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一个会调节情绪的孩子,做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远比家长一味追责,让孩子口头上承认错误还被吓得战战兢兢要强很多。
总之,面对孩子的错误,有的家长着急追责,恨不得一下把孩子钉在耻辱柱上,这只会更伤害孩子,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如果能率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并给予孩子再试一次的机会,其实就是从情绪上和行动上在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孩子做错事,追究责任or接纳情绪,选择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向】相关文章:
★ 刘伯温斩尽龙脉,为何到长白山扭头就走?看现在的卫星图就懂了!
★ 张伦硕跟外国美女搭讪,钟丽缇吃醋,婆婆车上叮嘱:看好你老公!
★ 幼儿园的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合适?家长别着急,这些问题先考虑清楚
★ 10岁男孩比同龄矮了30厘米,这三大“拔高”误区,家长别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