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炒例子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浙江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每天为父母买菜做饭。
小女孩放学后,自己挤到菜市场买菜,回到家熟练的淘米洗菜。
由于灶台高,小女孩个子矮,她小心翼翼的踩在小板凳上,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有模有样的,完全是个懂事的大孩子。
女孩妈妈谈到女儿自己烧饭,回复说她要让孩子懂得,饭菜不是本来就在那里的,要动手才会有,不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这位母亲点个赞,她的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自主独立的观念,不要以为父母的所作所为就是理所当然,想要什么,必须自己努力争取。想要孩子成长,必先要她独立。
你想让孩子勤快,自己就懒一点;想让孩子无私,你就“自私”一点。
别爱的太满,“自私”的父母,更能养出无私的孩子。
今年表弟考上了一本重点大学,开学时学校组织了一场家长会。在老师回答各位家长问题的时候,有位家长居然问道:学校是否有宿舍打扫服务?老师毫不留情的答道:这里是大学,不是找保姆!
是的,这里是学校,不是来找保姆的地方。心里深深的为这位家长的孩子捏了把汗,想必也是个在家被宠着,什么都不会做的人。
从一楼领取了新生被褥,到拎着这些行李,上楼梯到表弟被安排的六楼,看到许多来来回回的孩子和家长们。
有的孩子自己拿着重重的行李箱,父母只跟在后面,拿着其余的一小部分;而有的则是爸爸扛着重行李,妈妈拎着大被褥,孩子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跟在后面,完全一副没自己什么事的状态。
鲜明的对比,足以可见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
高智商、低能儿表现的孩子也经常在新闻中出现:
这都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绝对是佼佼者,而生活能力却为负数。不会洗衣、不会系鞋带、天冷不知加衣,这真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是人的两条腿,断了哪那一条都不行。
不要以为不独立的性格只停留在学生时代,婚后不独立,依旧靠父母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我身边有位年过六旬的刘阿姨,就是典型的“特别爱”孩子的母亲。
儿子的婚房是她出的,车子是她购的。孩子的生活费不够用,刘阿姨自掏腰包“接济”儿子一家;
小两口结婚三年,俩人都是三十好几岁,甚至连菜还都不会炒,居然需要丈母娘每天去给俩夫妻做菜;对于养育下一代,俩人更是全权丢给父母。
这和孩子从小所接受的刘阿姨教育,不无关系。放眼儿子小时候:
想要做饭?不用不用,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想要自己洗衣服?不用不用,妈妈给你洗。
想要出去打工?怎么了,零花钱不够用吗,要多少,妈给你拿
……
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小事中,刘阿姨就没让孩子碰过一次锅碗瓢盆,凡事都用“你只要学习好呀,这些活儿妈妈来做”。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变得凡事依赖你,而老去的父母只剩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不懂事?”“自己老了老了,还是要养孩子,甚至还有孩子的孩子?”
每一个不独立的孩子,身后都有这样一位“宠爱”的父母。以爱的名义,不愿放手,造就了这样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贪婪、不独立的“大孩子”。
父母一面面对的是自己疼爱地、完全不舍得让他受一点委屈的的宝贝孩子;一面是孩子终将长大,终将面临这个复杂烦扰的社会。那父母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为他们遮风挡雨,做他们的大树;渐渐孩子开始长高了,我们就要慢慢拿掉这些遮蔽密集的枝叶,让孩子充分沐浴在雨、雪、阳光中,体会这一刻的感受、成长和快乐。
真正的爱孩子的父母,通常会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给孩子摸索的机会,懂得放手
这点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很难做到,看到孩子摔倒了,饭吃的少了,作业做的不对了,总是想上前帮忙。
要想锻炼孩子独立性,必先要做到尽量不扶、不喂、不帮,让孩子自己学会去摸索。没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愿放手的父母。
2、懂得“示弱”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其实孩子也很爱父母。平时说一句“今天爸爸上班好累呀”“今天妈妈感冒了很不舒服”来示弱,让孩子给你倒杯热水捶捶肩。
这种“示弱”不是矫情做作,而是叫孩子明白,爸妈不是铁人,爸妈也是会累会生病的,也需要他们的照顾。给予孩子机会让其偶尔变成“小家长”,体谅父母的辛劳。
3、不吝啬赞美
也许孩子刷碗依旧会弄一身水,倒垃圾还是会撒在楼道里,但不管孩子做的好坏,只要他主动去做了,我们就不应该去吝啬那份赞扬。多多表扬,多多鼓励,相信不久的以后,孩子会更愿意和你分担家务。
拥有独立性格的孩子,长大必是一个做事主动有担当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对待问题勇于去面对的人。
孩子,父母能给你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你生活技能,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
我爱你,所以更愿意让你学会独立!愿意看到你变得更好!
快过年啦,你们家是不是还没“扫尘”呢?从今天起,让孩子动起手来,一起打扫吧!
【“自私”的父母,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相关文章:
★ 孩子沉迷手机难以自拔?强行干预不可取!三个方法转移孩子注意力
★ 孩子身高进入“猛涨期”这三点家长别大意,错过娃会少长10公分
★ 家有儿子的妈妈,请别再当着孩子面换衣服了,现在知道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