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评估宝宝内分泌与骨骼系统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病、先天愚型等疾病临身的警号,所以像关注体重、身高等发育指标那样关注宝宝的牙齿发育,便成为称职父母的基本功之一。
宝宝牙齿发育全过程宝宝的牙齿发育包括乳牙与恒牙发育两个阶段。其实,宝宝出生时,乳牙已经在牙床里发育完成。
1岁内:
宝宝生后6个月(可早自4个月,晚至10个月)冒出第一颗牙,以后大约每个月冒出1颗新牙,出牙数可概括为一个公式:月龄-4(或6)。
乳牙的萌出很守秩序,顺序是:下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紧邻中切齿的侧切牙——下面的侧切牙。
1岁后:
乳牙继续萌出,顺序是:下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上面的尖牙——下面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二乳磨牙。
2岁半~3岁左右:
乳牙出齐,上下各10颗,左右对称,共20颗。
特别提醒:
1.宝宝乳牙的萌出有一个大致时间表,但不固定,并受到遗传、营养、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明显,前后相差半年都属正常,可早自4个月,也可晚至10个月,早产儿更要晚几个月才出牙。只要宝宝身体健康,营养正常,即使晚至1周岁时才出第一个乳牙也没有关系,不必担忧。另外,出牙早晚尚有性别差异,一般女宝宝略早于男宝宝。
2.如果到了1岁还没有出牙迹象,很可能有问题,如患有佝偻病等,需要向医生咨询。
3.出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可能有流口水、牙龈肿胀等不适感,但较轻,如果较重,宝宝总是使劲大哭,也要看医生,弄清是否存在病理情况,并给予正规处理。
4.宝宝的乳牙掉了要及时就医,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7岁时掉了乳门牙可以不用处理,因为这正是恒门牙快要萌出的时间。
乳牙健康发育7要点乳牙是宝宝的第一副牙齿,不仅与孩提时代的食物咀嚼功能、营养消化吸收密切相关,而且对面骨、牙弓的发育以及日后恒牙的萌出、生长及排列也很关键,故积极落实各种促进与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1.做好孕期保健。
宝宝的牙齿发育最需要钙、磷、铁、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1、D等的支持,供足营养便成为保护牙齿的关键之举。宝宝乳牙甚至恒牙的营养应从孕期抓起,以钙为例,从孕4个月到婴儿出生后1年,孕妈妈都要注意补充。此外,孕期还要慎用药物,很多药物(如四环素)对胎宝宝的口腔和牙齿发育有害。
2.供足营养。
宝宝出生后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宝宝吸吮母乳的动作,有利于颌面正常发育。宝宝改吃普通膳食后宜多安排豆制品、奶类、鱼虾以及各色蔬菜等食物。
3.教宝宝勤咀嚼。
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牙列畸形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宝宝出生后仅4个月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当乳牙萌出以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粗糙耐嚼、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如蛋黄、米粒、果屑、豆芽等),以便更好地促进牙弓、颌骨、面骨的正常发育。随着咀嚼能力的发展,可将苹果、小胡萝卜、黄瓜、玉米等纳入宝宝食谱。新鲜水果耐咀嚼,而咀嚼时间越长,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会把牙齿清洗干净,同时增强咀嚼功能,护齿效果好。
4.做好宝宝口腔卫生。
宝爸宝妈将干净的纱布套在食指上,或用棉签蘸淡盐水、淡茶水或0.05%氟化钠漱口水,对萌出的乳牙从唇面到舌面轻轻擦洗揉搓,对牙龈轻轻按摩。
2岁左右要教会宝宝漱口,3岁以后则应教会其刷牙,并逐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每次进食后都要给宝宝喂点温开水,以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
5.预防龋病。
切不可认为只有恒牙才会与龋病结缘,乳牙其实更容易受害。奥妙在于乳牙矿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而宝宝所吃的食物又软、黏稠、糖分高、易产酸,加之睡眠时间长,口腔多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少,自洁能力差,利于细菌生长而致病。故要少吃甜食,吃甜食后及时漱口或刷牙,并适时到医院牙科检查,一般3岁左右至少应去医院检查一次,以后则每隔半年看一次牙科医生。
6.避免宝宝经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动作。
尤其是4岁以后,一定要彻底纠正吸吮安抚奶嘴的习惯。
7.经常检查宝宝牙齿。
发现小乳牙早失、牙列拥挤、牙齿错位等情况,应及早去医院口腔科处理,以免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
巧招应对出牙症状出牙虽是一个生理过程,但仍会带来一些不适感,如流涎、发烧、牙龈不适(包括肿、胀、痛、痒等)、牙床出血等,尤其是较为敏感的宝宝,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如何应对呢?
1.流口水、咳嗽。
宝宝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仔细查看宝宝口腔,可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过多的口水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但较轻。不必特殊处理,做好卫生即可。
2.发烧。
见于出牙困难、牙龈肿得较厉害的宝宝,热度不会很高,物理降温(如温热水擦浴、冰敷等)即能解决问题。如果热度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百服宁、泰诺等退烧药物
3.疼痛。
由出牙过程中牙床发炎所致,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较为明显。可给宝宝一些能咀嚼的东西,如磨牙器或湿毛巾,并喂点凉食。
也可按摩宝宝的牙床,做法是:宝爸宝妈把手洗干净,用手指轻而稳地摩擦宝宝牙床。
4.牙床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
可用冷敷法,降低疼痛并加速出血的吸收。
5.睡眠不安。
长牙不分白天黑夜,故不适感可影响宝宝睡眠,导致宝宝睡不踏实甚至出现烦躁情绪,多见于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此时可参照疼痛的处理方法。
6.啃咬。
宝宝出牙过程中可能一反常态,爱啃咬,目的是想借啃咬的力量,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以缓解胀痛感。父母不妨迎合宝宝的需求,给予咬牙胶、磨牙棒、安抚奶嘴等作为啃咬物。还可自作磨牙棒,如胡萝卜磨牙棒(将新鲜胡萝卜洗净,刨去外皮,切成食指粗细,隔水蒸至外软内硬的程度,不加调料)、香菇磨牙饼(香菇去除根蒂,保留顶盖,加水煮熟即可。小宝宝最好用新鲜香菇,稍大些可改用水发香菇,更耐嚼)、啃咬巾(消过毒的全棉小手巾)等让宝宝啃咬。
啃咬时要注意,要在宝宝坐立并有大人在旁看护时啃咬,以免宝宝发生危险。
特别提醒:
1.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数宝宝没有特别的不适,少数不适感也会在牙齿萌出后好转或消失,父母大可不必紧张。
2.出牙期间宝宝可能出现其他健康问题,如腹泻、发高烧、鼻塞、身体皮疹、呕吐等,不要轻易地一概归咎于出牙,应及时看医生弄清情况,并分别予以处置。举例:如果宝宝出现拉耳朵、摩擦脸等动作,既要考虑到出牙疼痛可能沿着神经传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长臼齿时,还要想到耳朵是否受到感染(如中耳炎),分辩不清时最好看医生。
全方位保护恒牙当宝宝长到6岁左右,乳牙无论数目、大小还是咀嚼力量,都开始适应不了长大了的颌骨和增强了的咀嚼力,便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代之以恒牙出现,这意味着宝宝进入了牙齿发育的新时期——换牙期。
与乳牙相比较,恒牙更需要保护,因为它将伴随宝宝一生。保护恒牙需抓住以下几点:
1.纠正毁牙习惯。
宝宝在换牙期容易做一些习惯动作,可给牙齿带来伤害,如乱舔舌头、咬嘴唇、偏侧咀嚼、不良睡眠习惯、乱剔牙等应及时纠正。
2.注意观察宝宝出牙情况,并酌情处理。
恒牙萌出困难、乳牙晚脱、六龄牙龋坏、最后一颗乳磨牙过早丧失等,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3.善待即将下岗的乳牙。
如乳牙虽已松动但尚未脱落,不宜自行去摇落它,最好到医院拔除,否则易引起创口感染;如果到了换牙期乳牙仍不“下岗”,以致新旧牙并存,造成相互重叠,应及时拔掉乳牙,为恒牙的发育腾出空间。
4.不要伤害“虎牙”。
“虎牙”即尖牙,尖牙是全口牙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一颗牙齿,它撕裂食物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牙齿所不能替代的,故不得伤害。若需矫正,医生也是通过拔除第一或第二双尖牙达到矫治目的,不能伤及尖牙分毫。
【宝宝牙齿发育全过程】相关文章:
★ 浴室安全
★ 宝宝发烧的原因
★ 宝宝爱出汗
★ 宝宝转奶
★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
★ 宝宝智力发育
★ 宝宝翻身
★ 宝宝钙片
上一篇:宝宝“枕秃”怎么办?
下一篇:怎么样让宝宝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