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奶癣是宝宝容易得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脸部或其他部位逐渐长出米粒般大小的红色斑点,手抓则掉白色粉屑。如果宝宝得了奶藓,妈妈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奶癣呢?
奶癣是婴儿易患的一种疾病,属于疮或癣,多见于婴儿脸部,也会延伸到其他部位。患儿一开始会长米粒般大小的或者分散开的红色斑点,如果用手抓,会掉落白色的粉屑。
· 奶癣的种类
有干、湿2种,若挠破后不流脓水,则为干敛疮,由风热引起,应该清热祛风或涂抹润肌膏;若挠破后流脓水了,则为湿敛疮,由湿热引起,可服用消风导赤汤治疗或者使用文蛤散。
· 奶癣发病时间
奶癣发病的时间差不多在婴儿出生后的2-3个月,在一周岁到两周岁之后,病情会自然减退。患儿常会心烦意乱,夜不能寐,时间一长,皮肤很可能有苔癣样变化,但好好调理,也会好转。
1.临床表现
婴儿的脸部自两颊起有皮肤损坏,慢慢会延伸到额头、眉毛处,甚至到头皮,并反复频繁地发作。更严重的话,会蔓延至脖颈处、背后的三角形扁骨,甚至全身。
2.类型
(1)渗出型
搔挠后有一定液体流出,皮肤呈现鲜红糜烂状,感染后,会有脓包肿大并发热。经常发生于肥胖型婴儿,从两颊开始,严重的会蔓延至整个脸部及全身。
(2)干燥型
搔挠后没有液体明显流出,皮肤会红肿,伤口还会凝结成黑红色的块状物。经常发生于瘦弱型婴儿,发于头皮、眉间,婴儿会因为剧痒而睡不着觉。(3)脂溢型
有黄色油腻的表皮角质层薄片,头顶有黑红色块状物。经常发生于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从额头、眉间开始,蔓延到面颊,皮肤呈潮红色,皱褶处会糜烂。
3.诊断
(1)经常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以下的婴儿。
(2)经常发于从双颊开始到额头的脸部,也可发于脖颈、肩胛、躯体及手脚。(3)皮肤损伤常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大面积可连成片。皮肤会糜烂,搔挠会有液体渗出,有黄色块状物,也有浅红斑点,有少量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薄片。(4)奇痒无比,婴儿会搔挠。
奶癣的形成与先天的内在因素和后天的外在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准妈妈饮食情绪不佳
例如母亲怀孕时常摄入辛辣或腥味海鲜等发物,或者情绪不佳时常生气;
2.宝宝喂养方式不当
宝宝出生后喂养方法不当,或者长期过量食用甜食,导致脾胃虚弱。
3.父母基因遗传
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过敏体质,或者曾经过敏,那么宝宝过敏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1.中药
由风热引起,应该清热祛风或涂抹润肌膏;由湿热引起,可服用消风导赤汤治疗或者使用文蛤散。母亲禁止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
2.偏方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用香油调匀,涂抹病发处,涂抹多少根据渗液的多少,每日涂抹2次。
(2)黄连、枯矾,一起研磨至粉末,再加上适量的凡士林,做成软膏,涂抹在病发处。
3.熏洗
在水中依次放入花椒、艾蒿、盐,烧至半小时,然后过滤取上清液,加入适量水沐浴。
4.药水药膏
在发炎处涂抹小儿化湿膏,一天三次。
5.饮食
宝宝6个月前吃母乳是最好的选择,添加辅食后应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食物要定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减少刺激性食物的供应。
6.日常
(1)父母不应该用刺激性的药物或者滚烫的水擦洗婴儿的皮肤受损处,肥皂水也是禁止的,应用植物油擦洗。
(2)在入睡前,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手是否要抓挠伤口,必要时加以适当束缚,防止挠破。
(3)穿的衣服不宜过小,应宽松舒适,尿布应该定期更换。
(4)涂抹软膏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医生嘱咐下进行。
1.洗浴全身时应该用温水,不用碱性的肥皂。
2.衣物和被褥应该选择宽松舒适的棉织品,并定期更换,讲究干净,以防止感染。
3.病情较严重的婴儿,切忌注射预防针和多种类的疫苗。
4.剧痒难忍时,可用被淡盐水泡过的无菌布敷在伤口处。
5.婴儿多食用蔬菜水果,少吃鱼虾等发物。喝牛奶时,切记煮的时间要长,有利于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降低致敏性。
6.母亲及婴儿禁止吃鱼海鲜类或鸡牛羊等发物。
7.不适合接种牛痘疫苗。
8.禁止使用过于刺激的药物。
1.饮食一日三餐要规律,宝宝年龄稍大时,应补充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物质,比如胡萝卜、西红柿、蔬果打成的汁、泥等。
2.为了更好地吸收汲取营养,应避免宝宝吃的过多,清淡为宜,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
3.可加入适量植物油,来获取不同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动物油应少吃,不然宝宝体内的湿热会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多吃豆芽、冬瓜、木瓜、黄瓜、莴笋、豆类,它们可以帮助清除婴儿体内的湿热,少吃鱼、海鲜类或鸡、牛、羊等发物。
5.如果父母要给婴儿尝试新的食物,应从少量开始,先食用一个多星期,如果没有发生异样情况,再增加摄入量,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止。
6.菜泥汤、丝瓜汤、泥鳅汤能有效治疗奶癣,缓解病情,父母可以烹饪给宝宝服用。
7.喝牛奶应注意烧煮的时间,为了使牛奶中的蛋白质性质改变和活性丧失,应延长时间,慢慢煮。
【奶癣】相关文章:
★ 新生儿湿疹
★ 母乳过敏
★ 婴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