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幼儿网温馨提示:
让宝宝在“趣”味中学琴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学琴的队伍,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家长与教师在教琴过程中重技能,追进度,忽视学琴过程中趣味性和情感因素(愉悦、成功)的培养,是造成孩子不愿练琴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培养幼儿对学琴的兴趣。
一、投入乐趣,让孩子在钢琴学习中感受轻松和愉悦。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的钢琴学习中我主张突出“玩”。为了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成功,我利用各种方法,如:在孩子练琴时,我会准备各种绒布小动物,三种不同颜色(黑、白、红)的小花、小糖、小围巾、手套、帽子等(可自制)。 红色代表优秀;白色代表一般;黑色代表差。我会说:“小狗来听你弹琴。你弹得好,小狗就会戴上红花;弹错音了小狗就不高兴,会戴黑色的花……”孩子都喜欢让小狗戴红花,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反复练习,直至练熟曲子。
婴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调动起各种感官探究欲望的教学也极易被幼儿所接受。家长和老师所提供的感官刺激越多,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就越强,兴趣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如,当孩子基本拿下曲子后,可问他:“曲子里说了谁的故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启发幼儿利用听觉进行联想和想象。对一些节奏鲜明的曲子,可带领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成的乐器(玻璃瓶、可乐罐、筷子等)进行敲敲打打,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复点、三拍子的节奏对初学琴的低年龄幼儿来说有些困难,可以配上语言节律来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孩子们都有喜爱的、唱不离口的歌曲,成人可以将其编成难度适宜的钢琴曲让他们练习。通过必要的指导和及时的鼓励,孩子会信心百倍地进行练习,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投入情趣,为孩子创造体验、表现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学习钢琴的定位应重在情感体验。他们本性纯朴,不会生硬地表现出自己没有相应情感体验的感情,只有经历过的真实情感,才会在演奏时有自然真情的流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发自内心”。因此,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让孩子在生活中积极地去感受、体验多种情感,才能提高孩子在演奏钢琴时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如:《扎红头绳》这首乐曲表达了贫苦农民杨白劳为女儿喜儿扎头绳的情景,整首曲子轻快、深情。可以让孩子迁移过生日、新年时接受礼物时的兴奋心情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理解音乐。又如,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进行曲》。曲子节奏鲜明、诙谐幽默,演奏时可让幼儿回忆教师带队外出游玩、参观,孩子们在队伍中间背着教师调皮捣蛋的场景。这样,有了生活经验的铺垫、迁移,孩子对乐曲就有了正确的理解,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能领悟乐曲的意境,从而准确表达乐曲的内在感情。
三、投入志趣,培养孩子钢琴学习的内驱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钢琴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毅力培养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累累硕果。对只有最多30分钟注意力的孩子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中断地持续练习,确实不易。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为了真实的任务而积极练习是很有必要的。练琴需要围绕任务来开展,任务不仅仅是回课和考级,还可能涉及到聚会、演奏会、沙龙或派对。让幼儿参与活动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和练琴内容的选择。和成人一起计划弹什么、什么时候弹、弹多长时间。这样,练琴成为完成任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时,让孩子自己决定任务的制定、选择,可以让他们明显地感到,练琴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老师、家长所迫,更不是为了取悦成人。当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他们会为自己的参与而自豪,也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形成了继续练习的动力,养成了持之以恒的品质。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愚公移山”、“龟兔赛跑”或音乐家小时候的故事以激励孩子自觉练琴。对年龄偏小的孩子,还可为每首乐曲编一个小故事,并设计悬念,促使孩子反复练习。因为有了预期的目标,孩子会克服困难,努力练习。当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后,会逐渐地变“要我弹”为“我要弹”,形成良性循环,孩子钢琴学习的内驱力便自然形成。
此外,家长行为的感染对幼儿也有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充满歌声的家庭中,家长也能在固定的时间弹上一段优美的曲子,悠哉乐哉,孩子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持续力一定会非同一般。
【让宝宝在“趣”味中学琴】相关文章:
★ 宝宝补充维生素C
上一篇:学龄前儿童学习能力怎么培养呢
下一篇:怎样培养宝宝书面言语能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