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与宝宝最密切的接触人,儿童的耳朵一旦有问题了,父母往往也是第一个发现者。所以,在儿童听力健康上父母的责任重大。儿童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让他们的耳朵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但是自己却无法准确描述,不会倾诉,有时甚至表现为其他部位的异常,有时是默默忍受痛苦,有时是生气、哭闹。如何及时发现耳病的征兆,如何细心地呵护听力健康?
在这个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医学博士张绍兴教您如何呵护孩子的听力健康。
作为一名耳鼻喉科的医生,我把门诊接触的大量听力受损儿童案例进行总结,将经验介绍给家有儿女的父母,期望父母能学会在生活中呵护儿童的耳朵,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提高整个儿童群体的听力健康水平。
当宝宝出现以下5种情况时,爸爸妈妈们要小心了!1.耳朵分泌物出现异常
很多耳病的表现都出现在耳道分泌物的异常上。正常耳道应该干燥、洁净或者有少量耵聍。有些儿童的耵聍为油性,俗称油耳,可以经耳道流出淡黄色油性的耳屎,这也是正常现象,父母不必惊慌,可请有经验的医生鉴别。可是,如果当宝宝耳朵中流出其他不明液体,就需要小心了,比如流脓液、流清水,或者带血、有臭味的液体等,皆提示耳道或中耳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建议:父母应经常对儿童的耳道进行观察,发现有异常分泌物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2.疼痛哭闹抓耳朵
年龄太小的儿童由于不会表达倾诉,当耳朵不舒服时只能通过一些肢体的动作做无意识表达。父母需要留心注意了,如果宝宝出现拉、揪、拽自己的耳朵,或者耸肩摩擦耳朵的现象,可能是在说“我的耳朵好疼、好痒、好不舒服啊”。如果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湿疹,则可能是耳湿疹的表现;如果同时伴有爱哭闹、食欲降低、耳朵中流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耳部有难闻的气味的症状,那么宝宝可能耳朵感染发炎了。
建议:父母应留意孩子的日常异常的行为,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3.动画片声音开大声,爱答不理反应变慢
孩子出现了一些日常行为的改变,尤其是对声音反应的改变,可能提示听力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会主动诉说。比如喜欢看动画片的孩子突然有一天把电视音量提高了,或者家长、老师向他问话的时候,孩子埋头不理,仍玩自己的游戏,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表现。
建议:当发现上述情况,此时家长可以把音量调小或者小声对孩子讲话,观察孩子的听力反应,如果感觉异常,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耳道、鼓膜的检查和听力检测。
4.孩子跟父母说:“我的耳朵里有声音。”
如果一天孩子向你诉说:“我的耳朵有声音。”如果是流水声、气泡声,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表现;如果是哗啦声、咚咚声可能是耵聍块挤压鼓膜的表现。
建议:当孩子跟你说耳朵里有奇怪的声音时,不要以为孩子是在开玩笑,应该认真和孩子沟通,详细了解孩子耳朵里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以便就医时能更准确表述孩子的情况,便于医生确诊。
5.宝宝语迟、发音不清
好的听力是语言发育的基础。有些孩子语言发育比同龄孩子慢,一直不会叫爸爸、妈妈,或者发音总是不清楚、不准确,应留意孩子的听力是否出现了问题。
建议: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楚,可以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耳声反射、听性脑干反应等,以排除听力障碍。对新生儿应进行常规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尽力减少因聋致哑病例的发生。
耳聪宝宝养成9计1.在家给宝宝掏耳朵需要谨慎
父母发现耳屎首先想到的是将它们取出来,常备工具有棉签、掏耳勺,有的甚至购买自带照明的耳勺。细心和勇气可赞,但是非专业人士无论使用哪一种工具,都是不安全的。由于人的耳道形状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弯曲呈S形,鼓膜在耳道深处是呈斜面展开,对于耳道结构的不熟悉,加之清理工具的粗大,以及照明的不充分使不专业的掏耳操作非常危险。轻者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导致剧烈疼痛的外耳道炎;或者将真菌带入耳道,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有时不但没有挖出耳屎,反而将耳屎推向更深处,或者棉签头部的棉球松脱,落入耳道形成异物;严重者甚至损伤鼓膜,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
其实耳屎(医学术语耵聍)的形成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出现耳屎并不可怕,一般不需要着急处理。少量的耳屎可以随着咀嚼动作、头部姿势的变动而自然排出。人为的、频繁的干预反而会刺激耳道皮肤产生皮肤炎症,引起脱屑增多。
建议:当出现大量耳屎堆积时,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前往医院,由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使用小镊子在充分的照明条件下将耳屎夹出;如果夹出困难,比如耳屎又多又硬,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充分浸湿溶解耳屎后,用吸引器将耳屎吸出,既安全高效,又痛苦小,很适合小朋友。
2.宝宝洗澡、游泳要谨防耳朵进水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去游泳,或者报游泳班,此时面临耳道进水的可能。有一位孩子因为游泳后耳痛前来就诊,检查发现耳道内有大块耵聍,进水后膨胀压迫耳道并引发了感染。另外,如果孩子曾经有中耳炎鼓膜穿孔,进水之后很可能会加重中耳炎病情。
建议:首先,游泳前孩子需要前往耳鼻喉科进行常规耳部检查,以评估风险;其次,游泳时耳道可佩戴合适的软性耳塞,防止进水。一旦进水,可以通过歪头、甩头、蹦跳的方式排水;如果一时无法排出,可以观察等待一段时间,多数进水可以随着人体活动、体温蒸发逐渐消失;如果有持续的耳闷、听力下降或者耳痛,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3.宝宝感冒要小心中耳炎
感冒也会得中耳炎吗?很多父母或许并不理解。俗话说七窍相通。中耳和鼻腔、咽部通过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名为咽鼓管。感冒时,上呼吸道呈感染状态,鼻腔后部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黏膜的炎症。
中耳炎多数表现为耳痛逐渐加重,以至于疼痛剧烈,出现宝宝夜间被疼醒的情况,此时家长肯定会予以重视并且就医治疗。但是,有的时候由于感冒耳痛首先就诊的科室是儿科,患儿的发烧、咳嗽症状往往更吸引家长的注意力,症状较轻的中耳炎可能会被忽略。
建议:感冒也会引起中耳炎,所以,作为家长,在儿童感冒时应该关注一下孩子的耳朵,一旦出现耳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4.飞机、高铁可能会诱发中耳炎,宝宝感冒或者中耳炎时要避免乘坐飞机和高铁
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乘坐飞机、高铁出行,人们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疾病的风险。其中因为乘坐飞机引起气压性中耳炎的病例越来越多,当然不只是飞机和高铁,登山、潜水等活动也可能诱发此病。病因很简单,因为上述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引起了周围环境气压的剧烈改变,中耳作为含气空腔需要咽鼓管进行气体交换以平衡压力。但是,此时如果咽鼓管出现了问题,比如炎症、狭窄、阻塞等问题,就可能导致耳压痛甚至中耳炎的发生。
建议:感冒、鼻炎时尽量避免乘坐飞机;乘坐飞机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促进咽鼓管开放调压;出现耳闷、耳痛后,可以做一些捏鼻鼓气的动作;如果不能很快缓解,就应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诊治。
5.小心宝宝游戏时耳朵里面塞异物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将一些小物件,比如玩具零件、衣服装饰、食物颗粒等塞进自己的鼻孔或者耳朵里,以探索自己的身体。一旦放进耳道里,孩子可能由于疼痛或害怕,立刻向父母报告;也可能自觉无碍,无人察觉,长期不被发现,终至并发症出现。
建议: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加以关注,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6.远离噪声
强烈的噪声刺激可能会损伤耳蜗的毛细胞,从而引起感音性耳聋。父母应教会孩子远离噪声,并远离噪声环境,比如KTV、演唱会等。
建议:如果近距离处于强烈噪声场中,应该教育儿童学会双手捂耳朵,并且频繁做张口开放咽鼓管的保护动作。
【宝宝的听力,你会呵护吗?】相关文章:
★ 宝宝蔬果汁的做法
★ 宝宝睡眠知多少?
★ 宝宝发烧的原因
★ 宝宝不睡午觉好吗
★ 婴儿听力发育
下一篇:如何为宝贝正确添加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