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学习是种奖励的手段现在的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督促吧,怕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放手不管,又怕孩子放任自流。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们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找到一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捷径。对此,刘根正和王丽的办法非常简单: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
刘晓琳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故事太好听了,大灰狼欺负3只小猪,3只小猪性格各不相同,第一只小猪建了个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倒了,第二只小猪建了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每当妈妈讲故事的时候,都会拿来一本书。晓琳也知道,妈妈的故事都来自于那本书。
妈妈,妈妈,那天中午,晓琳跑到厨房找妈妈,快,给我讲故事。
不行啊,琳琳,妈妈看了看她手上的童话书,妈妈正在做饭,如果你能帮我洗菜,做好饭,就奖励给你一个故事。
晓琳想了想,同意了。虽然她把水弄得满地都是,菜也洗得不是很干净,但妈妈还是夸奖了她,并在饭后,给晓琳讲了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
晓琳的全部心思都在故事书上。渐渐地,她不满足于妈妈讲故事了。故事就在书里放着,如果自己认字,就不用总是求妈妈讲了。可是,她不认字,怎么办?晓琳自己提出了识字的要求。
我要自己看故事!晓琳不懂得说要认字,故事就在书里呢。
那你就要学会识字。妈妈说。
妈妈教我。晓琳来劲儿了。
王丽觉得,现在也的确到了让她学习识字的时候了。不过,如果只是泛泛地教她认字,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感到烦了,把学习识字当成了负担。所以,她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把教晓琳识字,也当成了奖励。如果晓琳能够按与家长的约定,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按时起床……一天的综合评分达到优秀,得到家长的认可,就教她故事里面的5个字。如果表现更好,就会奖励10个字。
晓琳非常喜欢这种奖励游戏,因为,那些神奇的故事,就像一个个迷宫,渐渐完全地呈现在她面前。
有一次,妈妈正在奖励晓琳时,忽然有件急事要出去办,她让晓琳自己先复习以前的奖励,匆匆地出门去了。2个小时后,妈妈回来时,发现晓琳还捧着故事书在研究,见妈妈回来,她高兴地扑了过来,要求把剩下的字也奖给她。王丽觉得,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可以教她查字典了。后来的奖励就变成教查字典。没想到,晓琳学得很快,随着识字量越来越多,晓琳已经不需要妈妈给她奖励了,碰到不认识的字,她干脆就查字典,自我奖励。
王丽认为,与其用别的奖励学习,不如把学习当作奖励。因为,在学习就是奖励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让她学会了付出回报之间的关系,学习了做家务,甚至还学习了等待和忍耐,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的重要元素。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家长往往会冲上去,把这种障碍除掉。在家长看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恰恰是因为家长的代劳,让孩子失去了众多体验的机会,也形成了很多性格里的缺憾。刘根正认为:孩子必须学会适应失败,但是,也必须养成不放弃的习惯。
刘晓琳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对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积木,买了一套,她认为不够,一定要让爸爸再买一套。刘根正在这一点上,有点娇纵晓琳。之所以娇纵她,是因为,积木的价格并不贵,自己能够承担得起,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根正觉得,积木这种玩具,带给孩子的益处很多。
有一次,晓琳画了一幅关于宫殿的画,并兴致勃勃地把几副积木混在一起,摊到地上,准备按图纸建造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这个工程实在是太大了,她整整搭了一晚上,却只完成一小部分。
吃过晚饭,晓琳对这个建筑失去了耐心,准备收拾起来,上床睡觉。
琳琳,刘根正拉住女儿的手,来,爸爸和你一起搭。
好啊。晓琳笑了,我要搭宫殿—我自己的宫殿。
有了刘根正的帮助,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不过,离完工还差得太远。晓琳几次想劝爸爸放弃,但见刘根正兴致勃勃的样子,就没开口。这天晚上,工程暂时停了下来。
第二天是个休息日,一大早,刘根正就叫起晓琳,又忙活了起来。到了中午,马上就要完工时,他们发现积木不够了。刘根正二话没说,马上骑自行车到玩具店,买了一套新的积木。搭载建完最后几块,刘根正特意借了相机,和晓琳在积木前拍照留念,还买了汽水,一起庆祝。
这件事情,在晓琳脑海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另一件让晓琳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上了小学之后,她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份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这种东西,每个人在上小学时,几乎都做过,不过,完全按计划行事,却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晓琳也是如此,定计划时,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占满了,其间只像在学校上学时一样,留了几个10分钟的休息时间。看到这个计划,刘根正要求晓琳修订,甚至还添上了打游戏机30分钟、与小朋友玩30分钟……晓琳急红了脸,觉得爸爸这不是在做计划。
计划,就在于坚持按计划进行。刘根正说,我可以不改你的学习计划,不过,你要想好,你能坚持吗?
那,就按你改的计划好了。想了很久,晓琳才同意了爸爸的要求。
果然,在同学当中,只有刘晓琳一直在按计划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而她的那些做了密不透风学习计划的同学,不但放弃了计划,学习成绩也忽高忽低不稳定。
刘根正认为,做工作和做人是一样的。所以,让孩子养成做事不放弃的习惯很重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列定计划,按计划行事,遇到困难了,可以寻求帮助,可以改变一些策略,但不能放弃。只有学会了不放弃,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具备成功习惯的人。
课外阅读,广博知识是信心基础孩子喜欢读书,在上学前,这是好事,但上学后,如果还是对课外读物念念不忘,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这是不务正业,有那时间,应该多看看课本,多做几道题。刘根正夫妇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只要孩子喜欢读书,所有的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
上学后,晓琳读的书很杂,每天按计划做完功课,玩累了,都要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读书。
有一段时间,晓琳对一个名叫艾柯卡的美国人有了兴趣。这个人曾经为了经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把自己的百万年薪,降到了一美元。最初晓琳对这个人的了解只有这么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她到图书馆借来了几本关于艾柯卡的书。通过阅读这些书,她了解到,艾柯卡是从汽车推销员起步!
看了这些书,我明白了爸爸所说的不放弃多么重要。晓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读书让晓琳学会了总结,汲取不同的营养,同时,课外阅读也促进了晓琳的学习。
有一次,老师在出语文小测验试题时,不小心出了道初中生甚至高中生才涉及到的填空题。这道题的空档处,需要填的是逆向思维4个字。这次小测验,全班学生中,只有一个人获得了满分,这个人就是晓琳。因为,这个超出学习范围的逆向思维的概念,晓琳在一本文学书中,曾经看到过。
老师很惊讶,但对晓琳的知识超出学习范围的惊讶,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题目是《环保就在身边》。老师指定由晓琳参加。
晓琳有些紧张,每天都会把演讲稿背一遍。
琳琳,用不着紧张。刘根正安慰她,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忘词了,就现场即兴演讲嘛。
晓琳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就找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看。没想到,竟然对环保有了浓厚兴趣。演讲时,她没有因紧张忘词,却真的做起了即兴演讲,虽然超时,但获得了全场最高分和听众的十几次掌声。
刘根正和王丽认为,培养孩子,就像是炒菜。每一本书就像一个调味料,由这个调味料,可以与其他的调味料、主料一起,成为一道美味的菜肴。课外阅读也是这样,课外的知识与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张知识、文化网络,孩子自然就会信心十足。
在爸爸妈妈朴实而独到的培养下,晓琳平稳地成长着。2004年,她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走向异国,继续她独立的成长旅程。
【普通家庭培养出才女的故事 值得家长深思!】相关文章:
★ 宝宝睡前故事
上一篇:11法则培养有作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