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妊娠的任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在妊娠的这一特殊时期,病毒性肝炎不仅使病情复杂化,重症肝炎也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胎儿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增高;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发病率增高;而且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肝炎病毒,尤以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为高,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妊娠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很久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方案安全据全国监测资料报道本病占孕妇间接死亡缺少原因的第二位仅次于妊娠合并姐妹心脏病。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0.8%-17.8%,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甲肝对围生儿的影响:根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资料,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结局,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与上海市同年正常产妇的围生儿死亡率14.1‰相比较,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虽然无甲肝孕产妇死亡,但其围生儿死亡率之高却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乙型肝炎分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和HBsAg 病毒携带者,潜伏期一般为1~6 个月。急性期妊娠合并乙肝的临床表现出现不能用妊娠反应或其他原因解释的消化道症状,与甲肝类似,但起病更隐匿,前驱症状可能有急性免疫复合物样表现,如皮疹、关节痛等,黄疸出现后症状可缓解。乙型肝炎病程长,5%左右的病人转为慢性。
极少数病人起病急,伴高热、寒战、黄疸等,如病情进行性加重,演变为重症肝炎则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凝血机制障碍,危及生命。妊娠时更易发生重症肝炎,尤其是妊娠晚期多见。其他类型的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类似,症状或轻或重。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26 周,输血引起者为2~16周。
丁型肝炎的潜伏期为4~20 周,多与乙型肝炎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与甲肝症状相似,暴发流行时,易感染孕妇,妊娠后期发展为重症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30%。有学者报道散发性戊型肝炎合并妊娠,起病急症状轻,临床预后较好,不必因此终止妊娠。
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高纤维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应用中西药物,积极进行保肝治疗。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注意预防感染,以防感染加重肝脏损害,有黄疸者应立即住院。
休息、保肝支持疗法。常用茵陈冲剂、垂盆草冲剂以及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等。
由于甲肝病毒不通过胎盘屏障,不传给胎儿,故不必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母体代谢、产生缺氧等,以致较易发生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NST)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临产过程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关于哺乳。分娩后甲肝已痊愈者可以哺乳,如在急性期则应禁止哺乳,不仅可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而且有利于母体的康复。
保肝药物的应用:每天需给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1及维生素B1、B6、B12等。因维生素C为机体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物质,有增加抗感染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1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因子Ⅶ、Ⅹ)合成作用。一般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K加5%或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如25%葡萄糖液加辅酶A及维生素C。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对防止肝细胞坏死有益。对ALT高者可用强力宁、门冬氨酸钾镁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予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
妊娠期女性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营养治疗,应根据患者肝炎的病理改变,体征,临床特点以及患者的生理要求制定的调补措施,为了促进患者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同时也为了使胎儿获得充足的热量个营养,乙肝患者应该在饮食调养上注意一下问题。
1、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这是妊娠期肝病患者如何调养的关键
乙肝患者妊娠期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含有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搭配医学还有钙,铁的食物,不宜饮酒,吃辛辣的食物,或者难以下消化的食物。
2、控制好饮食总热量是乙肝患者妊娠期如何调养不可缺少的
妊娠期肝病患者在饮食中应该确保每天的总热量在2500-2600千卡之间,一般来说,乙肝患者每天应该供足蛋白质的需求,如果患者出现血氨升高的情况,发生了肝昏迷的前期症状,就应该及时限制或者停止蛋白质的供给,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3、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产妇的休息和饮食,以保护产力,防止滞产。
4、了解凝血功能。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计数,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并备好新鲜血液以备急需。补充维生素K、C,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防止凝血功能障碍。
5、缩短第二产程。协助手术助产,减少孕妇的体力消耗,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6、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并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如有裂伤应及时完善止血后缝合,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分娩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加强营养,提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感纤维素食物,定期复查肝功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
甲型肝炎:有密切接触史的孕妇,7日内肌注丙种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丙种球蛋白感染,甲型肝炎急性期禁止哺乳。
乙型肝炎:新生儿出生后采用联合免疫。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孕晚期可采用抗病毒治疗。
丙型肝炎:尚无特异的免疫方法。保护易感人群可用丙种球蛋白,新生儿1岁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对婴儿起保护作用。
如孕妇曾接触甲肝患者,力争能于2周内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Lerman等1993年指出,应用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可获得2个月的保护期;若剂量增加则可延长保护期至6个月。他认为如欲短期内预防甲肝感染,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即可。若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多些,则能维持5~12个月的被动免疫力。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早期由于胎儿的一半基因来自父亲,故孕妇处于免疫相溶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妊娠反应的厌食、恶心、呕吐、饥饿使孕期往往忽视了饮食卫生,一定程度上也掩盖或混淆了肝炎的消化道症状。妊娠新陈代谢增加,营养消耗增多,肝糖原储备不足,胎盘产生的大量孕妇激素、泌乳素均需在肝脏分解,使肝脏负担加重。
妊娠后期日益增大的子宫将肝脏上移,造成血管淤血,循环血量减少,使肝脏不易触及。故孕中、晚期时,孕妇仰卧位,肋下触及肝却可诊断肝炎,胎盘循环分流使肝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利于受损肝脏修复。
【妊娠合并肝炎】相关文章:
★ 高危妊娠
★ 什么是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
★ 预防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