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妈妈说话游戏目的:
为宝宝以后说话作准备,还有利于宝宝将物体、行为与词语联系起来。
游戏步骤:
1. 带宝宝外出。
2. 描绘一下左边树木、灯光的颜色:“左边是树林,树林是绿色的。”
3. 描绘前面信号灯的颜色:“前面是红灯,等会儿就会变成绿灯。绿灯跟树林的颜色是一样的。”
游戏互动:
妈妈要不厌其烦地给宝宝讲解,并且发音要清晰,语言要简短明快,不论他是否会作出反应。宝宝的词汇量越多,他就可以越早开口说话。同时,语言跟事物结合,还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开发。
温馨提示
这时宝宝的听觉已经很敏锐,大人不断地跟宝宝说话,他可能一下子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这些都会成为他以后开口的词语储备。
敲敲又打打游戏目的:
让宝宝辨别高低音,提高宝宝的听力。
游戏步骤:
1. 准备空罐头(奶粉罐、饼干筒、糕点罐子)、保鲜膜、胶带。
2. 用几层结实的塑料保鲜膜,或一张厚纸蒙在罐头罐或其他圆形容器的口上并粘紧。
3. 用胶带把不同的小鼓粘在一起,做成一套“架子鼓”。
4. 坐在地板上,让宝宝坐在你两腿中间,把鼓放在他面前
5. 开始敲打罐子。
游戏互动:
妈妈先用手掌、手指和掌根给宝宝演示怎样敲鼓,游戏过程中一边敲鼓一边用嘴发出节奏,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节奏。然后轻握着宝宝的手掌、手指进行敲打,游戏时间不易太长。妈妈经常开心地跟宝宝说话,会让宝宝从小就有开朗的性格。
温馨提示
在准备材料时,需要注意把检查材料工具是否安全,防止宝宝碰到受伤。在敲打的过程中,注意敲打的力度以及控制好时间,以免宝宝失去兴致。
调皮的小铃铛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听力,让宝宝享受快乐。
游戏步骤:
1. 将宝宝抱在妈妈身上,用一个声音柔和或美妙清脆的摇铃,在宝宝头部的左侧或右侧轻轻摇动,观察宝宝的反应。
2. 当宝宝转头过来找声音的来源时,把摇铃换到宝宝的另外一边,躲避宝宝的视线。
3. 反复几次后,让宝宝发现铃铛。摇动铃铛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并和宝宝一起手舞足蹈起来。
游戏互动:
宝宝听到铃声响会去寻找声源,妈妈在宝宝看到铃铛后转移到宝宝的另一边,再次让宝宝寻找。这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宝宝脖子的扭动力。
温馨提示
注意铃声不要太大,也不要太靠近宝宝的耳朵,否则会伤害宝宝的听觉。和宝宝一起跳舞时要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让宝宝感到快乐。注意当宝宝不愉快时要停止游戏。
宝宝找豆豆游戏目的:
为宝宝添加辅食做准备。发展宝宝的视觉分辨能力,训练宝宝注意一些小东西。培养宝宝初步的观察力以及简单的思维、分析能力。
游戏步骤:
1. 妈妈先在桌上铺一张白色的餐巾纸,在上面放一粒红色的小豆豆和一粒爆米花。
2. 如果宝宝未发现红色的小豆豆,妈妈可抖动白色的餐巾纸,促使红色小豆豆滚动,吸引宝宝注意。
3. 宝宝在注意到红色的小豆豆后,还可能会注意到白色的爆米花,这时他会伸手去摆弄,妈妈可奖励一粒爆米花给宝宝吃。
游戏互动:
如果宝宝不在意这个游戏,妈妈可以让宝宝看到这些小豆豆和爆米花,在引起宝宝注意后,妈妈用手捏起一粒爆米花放入口中咀嚼,并做出很好吃的表情。这时,宝宝一定很急,也想吃到。妈妈可捏起一粒放入宝宝口中,看看宝宝的反应如何。如果宝宝想吃,他就会用口水化开爆米花并且咽下去。如果他不喜欢,他就会吐出来。这样,宝宝就有了初步的注意细小物体的经验。
温馨提示
游戏前,妈妈和宝宝先洗手,保持干净卫生。红色的小豆豆最好是可吃的食品,如膨化片等。不要让宝宝把它们全部吃掉,以免造成宝宝的误解,以为桌上的小东西都可以吃。
宝宝看全家照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图片的理解能力。让宝宝学会观察,发展宝宝的记忆能力以及辨认能力。
游戏步骤:
1. 事先找出几张彩色照片,一张爸爸的、一张妈妈的、一张宝宝的、一张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
2. 游戏时,妈妈抱着宝宝,先拿出一张爸爸的照片,边看边对宝宝讲:“宝宝,这是谁呀?这是爸爸,这是宝宝的爸爸。”让宝宝看照片的同时用手指一指爸爸。
3. 换一张照片问:“宝宝,这是谁呀?这是妈妈,这是宝宝的妈妈。”同时,妈妈用手指一指自己。让宝宝反复地看看照片再看看爸爸妈妈本人,加深宝宝的印象。
4. 随后,再给宝宝看他自己的照片,问宝宝:“这是谁呀?这是宝宝呀。”
5. 最后,再拿出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让宝宝看着照片,爸爸指着照片说:“宝宝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这是爸爸(同时指了指自己),这是妈妈(指一指妈妈),这是宝宝(指一指宝宝)。”
6. 如此重复几次,让宝宝进行模仿,模拟爸爸的动作,先指照片上的爸爸,再指一指身边的爸爸;先指照片上的妈妈,再指一指身边的妈妈。
游戏互动:
宝宝看到照片上的人会很好奇,他会根据妈妈说的话去仔细辨认照片上的人。通常宝宝对自己的照片最感兴趣,他会多看几次。大人这个时候再让宝宝看合影,宝宝可以很容易地从合影里认出自己,然后逐一认出爸爸和妈妈。
温馨提示
游戏的照片最好选择爸爸妈妈近期的照片,便于宝宝辨认。另外,游戏中,妈妈的语言动作应丰富一些。游戏的最后一部分可进行也可去掉不要,这应由爸爸妈妈根据宝宝的反应来决定。
学会和妈妈说话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与人说话的兴趣,为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游戏步骤:
1. 大人要用夸张的口形同宝宝说话,引导宝宝也发出声音回应大人。
2. 这时的宝宝喜欢说双元音,如“咿咿”、“呀呀”、“嘿嘿”、“哦哦”等,或者拉长一个元音“啊——”。大人要学会翻译宝宝的语言,比如,接宝宝的话茬:“宝宝在说……吗?”
游戏互动:
宝宝从小就喜欢同人对话是语言发展的良好开始。宝宝在独处时也会自己发音自娱,或者对着玩具说话。大人和宝宝对话的时候,宝宝发一个音,大人要发一个比宝宝清晰的音来回答,这样宝宝就会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
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为宝宝以后早日开口说话做准备。如果从来不练习与宝宝说话,宝宝甚至到了14~16 个月也不会称呼爸爸妈妈。
宝宝快来大声叫游戏目的:
让宝宝学习发辅音,这对以后宝宝称呼大人,命名物品、动作等都有帮助。
游戏步骤:
1. 大人用口唇使劲发“爸”的音,用手指着爸爸或者爸爸的照片,尽量使声音与人联系起来。
2. 宝宝很可能不理睬大人,而是自己很随意地发出声音,比如“啊不——”。大人不要打击宝宝的积极性,而是要呼应他,说:“啊不——”
3. 宝宝知道大人喜欢听他发音会使劲大叫,把声音拉长或者重复地叫。大人很配
合地鼓掌表示鼓励,说:“宝宝好棒!”
游戏互动:
鼓励宝宝发出辅音,尽可能将声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宝宝还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是经常重复地练习会让宝宝渐渐懂得“爸”、“妈”是指人,而且能慢慢地分清是指哪一个人。
温馨提示
这个时候宝宝还不能叫出爸爸妈妈,但是必须在三到四个月时好好练习发辅音,否则宝宝听懂话、开口说话的能力都会延迟。
宝宝也会打哇哇游戏目的:
引导宝宝连续而有节奏地发音,初步感知声音。
游戏步骤:
1. 提前准备好一张洁净的薄纸,备用。
2. 妈妈先用手在自己的嘴上拍,发出哇哇的声音,然后拿着宝宝的小手在他的嘴上拍。
3. 当宝宝发出哇哇声时,妈妈拿出薄纸放在他的嘴前,通过观察纸张振动,引导宝宝感知声音。
游戏互动:
如果宝宝不能发出哇哇的声音,大人可以发音,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形。拍打宝宝嘴巴的时候,大人要引导性地发出哇哇的声音,示范给宝宝看。最后,大人把纸放到宝宝嘴前,让他看到由自己的声音而引起了纸的振动,让他能更好地感知声音。
温馨提示
宝宝的皮肤很敏感,帮助宝宝打哇哇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把宝宝打疼了。
小黄球跑了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远距离追视的能力。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宝宝对熟悉事物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激发宝宝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宝宝探索的欲望。
游戏步骤:
1. 提前准备好玩具,需要可以滚动的玩具,或者是可以移动的玩具,或者是既带响声又可行走的电动玩具。这里以黄色乒乓球为例。
2. 游戏开始时,妈妈把宝宝放在宝宝车里,在宝宝车旁放一张茶几,妈妈手里拿着黄色的乒乓球。
3. 妈妈对宝宝说:“宝宝,我们今天来玩一个‘追’的游戏。宝宝看,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向宝宝出示黄色的乒乓球。
4. 在引起宝宝注意后,妈妈把乒乓球放到靠近宝宝那端的茶几上,然后松手,乒乓球向远处滚了。
5. 观察宝宝的视线是否追视桌面上滚动的乒乓球。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宝宝会追视为止。
游戏互动:
宝宝看到黄色乒乓球就会想要拿起来,这个时候妈妈把球放到茶几上,乒乓球滚动,宝宝的视线也会随着乒乓球由近及远。当妈妈滚乒乓球的时候,妈妈要说:“小球跑远了,跑远了。”给宝宝一个距离概念,让宝宝理解“远”的意思。这对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有好处。
温馨提示
茶几以低于宝宝的视线为准。在玩追视游戏时,妈妈适当的语言提示很重要。等到宝宝的追视能力有所发展时,妈妈应抱宝宝到户外去追视物体,培养宝宝“追视”的兴趣与能力。
【4~6个月宝宝语言能力游戏】相关文章:
★ 断奶的方法
★ 断奶
★ 玩具安全
上一篇:0~3个月宝宝智力开发游戏
下一篇:宝宝挑食或偏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