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是绷紧了弦。早早地便开始了各种准备,在要孩子时,就会考虑到孩子在哪儿上幼儿园,甚至会考虑孩子可能会在哪儿上小学……但即便如此,在孩子真正入学时还是会显得慌乱,生怕孩子在入学的起跑线上败下阵来。
“入园升学”是孩子的起跑线吗?这条起跑线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吗
起跑线:上学前班习惯的培养
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来看,所谓的起跑线,家长更多地纠结于孩子上不上学前班。好多家长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就是:“要不要上学前班?”
我的回答是:“看孩子”。
为什么“看孩子”呢?首先在大的环境下,我们要面对社会的现实,试想一年级入学时,这个班里面40个孩子有30多个都上了学前班,如果你的小孩本身就比较内向,自信心不够,在刚一开学会受到影响的。因为当一个新授的知识呈现在他面前时,孩子需要一个接受和消化的过程。这时如果班里其他的30多个孩子分别表现出对这个知识早已认知,对内向和自信心不足的小孩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从性格的角度出发,家长需要(未必上学前班)对这些知识事先有一点点的铺垫。铺垫什么呢?不见得是拼音,不见得是20以内的加减法,而是对获取知识的能力要预做铺垫。
对于家长来说,上学前班是一种最容易成形、最省事儿的办法,就是把你预知的很多方式借助于一个机构成形了。但这个机构是否适合于你的孩子呢?家长很少思考,更多的是跟风。你家孩子报什么了?他家孩子报什么了?
那我家也得跟着学点什么!至于这个学习是不是适合孩子呢?不尽然。
所以,会出现有些孩子:“我不上学了,我都学会了”;还有一些认知能力比较强的小孩,他在学前储备了一些知识,上学后会觉得很轻松。很多这样的孩子会出现一种误区,比如:上课不听讲,或者是显示他已会的知识。这种情况是事与愿违,不是家长所想的。
爱心贴士
学前班是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但是在小学一年级,我们知道总共就学了100个字。这100个字用4个半月来学习:怎么读书?怎么记忆?怎么拿笔?怎么一笔一画地写出这些字儿来?学习重点不是这100个字,其实是用这4个半月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现在的课外班大多在传授知识点,而不是培养习惯。而对刚刚上学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恰恰是课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
我们北京小学的教育更多的是慢养,今天错了不怕,明天还再学一遍呢,后天还要再复习一遍呢。一年级,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上来说,及格即优秀,只要认了字就是及格,也就是达到教学要求,就是优秀了。而且,一年级学了,二年级还见呢,三年级还有呢。我们北京小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慢慢地养,慢慢地养这个小孩,其实更多地是养这个小孩的性情、性格、习惯,而不是只盯在你的知识点是否会。
在我带过的一年级班里,有特调皮捣蛋的小孩,也特可爱。淘气在哪呢,上英语课,恨不得都是他讲,老师在讲台上说一个单词,他能在下面接着说其他的知识点。表面上看,他在一年级这个时段上超前了课程。但事实上,他在干吗呢?咱们慢下来放这个慢镜头:他用了学前的,比如说五岁、六岁这两年时间去提前得到的获知,又用了一年级的时间去在课上重复他五六岁时的已知。那么,他在这个重复过程中是没有获得新知的。
家长用了大把的钱,大把的时间,在学校里其实重复的是已知。一开始他会感觉很荣耀,“哎呀,你看我都会!”这样的孩子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一个月在荣耀中过去了,两个月三个月之后,当荣耀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时会怎样呢?他慢慢地开始就要找新的兴趣点,橡皮就成了他的兴趣点,拿两把尺子搭飞机就成了他新的兴趣点。而这些兴趣点却恰恰是我们教育者们所非常不期望的。因为,他想听的时候,就去听,不想听的时候,就不去听。慢慢地就会养成一种自由散漫的习惯。而且,他所学到的知识结构是断裂型的。从我们带班的经验来看公认学前获得的这些知识底子会在两年内消磨掉,一般在二年级就消磨掉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孩子他课外班学得特别好,一来就展示他的优势,然后他还能够一直坚持优秀。原因不是因为他提前获取了知识,而是因为她在课外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贴士
起跑线是什么?我觉得对于小孩子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起跑线,他自己的长处,他的性格,他的习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如果,真要给起跑线定义的话,就应该是幼儿习惯的养成。
起跑线:学习知识自理能力与孩子学习知识相对比而言,还有一个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可能是在我们学校,基于寄宿的基础上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觉得走读校同样如此。现在很多的中国家庭,孩子到了三年级,书包还需要爸爸妈妈收拾。为什么我们倡导说,几岁的时候要跟爸爸妈妈分床,几岁的时候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些不只是外显的,而是所有的东西都在你的小王国当中,在你的管辖范围之内,你就要统兵布阵,我这个东西放哪儿,我这个如何分类,我要拿什么哪儿就应该有,那同样这些自理的能力和习惯到了学校里就会得到顺延。
我曾经表扬过一个同学,一学年他没有丢过一根铅笔、一块橡皮。我觉得特别好,他自己把自己管理得特别好,这比考100分要值得表扬得多。比如说一个考得不太好的学生,你对他进行巩固复习,他考100分还是相对容易的。但一学年365天,没有丢过东西,能按部就班地把自己的东西放好,一找什么东西找得特别快。这种能力对孩子而言是一种超强的辅助他学习的能力,也是我认为家长应该在上学前为孩子培养出来的重点。如果说存在起跑线,这种自理能力才是一条真正的基础线。
爱心贴士
起跑线是什么?我觉得从四岁往后,就是要养成与人交往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表达的习惯,以及阅读的习惯和自理的习惯。
交往的习惯在幼儿园会有,但是小学与之不同的是:学校更多的是以课堂为载体的一个交往。交往不是光说小朋友下课怎么样,课堂上思维的碰撞也是一种交往。
学会倾听是获取知识众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培养倾听习惯的最佳途径便是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培养形成的。怎么培养孩子去倾听,听同伴说,听别人说,听老师说。我经常说:“发言是分享,而倾听才是进步。”倾听的背后有着记忆和思考分析,有着逻辑的初步思维,是自理能力之后,学生应该具备,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重要能力。我们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倾听,就是你站到肩膀上的方法之一。而倾听能力也恰恰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
【“入园升学”是孩子的起跑线吗?】相关文章:
★ 职场妈妈的压力
★ 新生儿吃奶量
★ 小孩子睡觉出汗
★ 婴儿补碘
★ 胎毛
上一篇:宝宝补锌,我有"锌"主张
下一篇:如何富养女儿?学陆毅富养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