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们国家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就很不擅长表扬赞赏孩子,近年来流行的打击教育就更让有些家长“免开尊口”了。打击人多容易,在孩子骄傲自满的时候,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就行了。但是要夸孩子,在有些家长看来太难为情了,张不开那个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和认可是非常重要的,适当打击是可以让孩子学会谦逊,不骄傲自满。但是家长们常常关注到打击教育中的“打击”,却没看到“教育”。导致过于重视打击,对孩子起到了反效果,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家长太过轻信“打击教育”,只能越骂越“挫”。
孩子越“夸”才能越“好”
很久之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养了两盆一样的花,放在一起。一盆整天对它说赞扬的话,“你开花的样子一定很漂亮”“连叶子都这么美”;一盆整天对它说一些恶言恶语,“这盆花肯定很丑”“一看就开不出几朵花”。结果每天接受赞美的花,长得越发茁壮,花开的又美又繁盛。那盆整天接受负能量的花,最后慢慢枯萎,花也没开就死了。
这个故事可能不一定科学,但是它折射的道理却是跟养育孩子是一样的。整天在积极阳光的环境中熏陶,那么成为的也将是更好的样子。每天离不开打击抱怨的负能量,最终也会被这负能量所侵蚀,消耗。
“夸”代表的是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每天“夸”孩子,孩子就有可能朝着家长期望的方向成长,这是“期望照进现实”,是教育中的“期望理论”。
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也叫“期望效应”,是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效应。起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寓意,讲述的是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希望少女能变成活生生的真人。因此整日都虔诚的期望,最终用真挚的爱感动爱神,赋予少女生命。也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最初把这个效应实施在了课堂上,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实现了这个期待照进现实的预言反应。也证明了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完成的也越好。
既然在课堂上已经被应用,在家庭中其实更为适用。家长作为和孩子相处最密切的人,也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也就最需要家长的认可。当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赞扬之后,会从心里涌出一股自信,接着面对家长的期待时,也就更有积极的动力去达到,避免家长失望。
孩子年龄越小,“期望效应”越适用
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实验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这种“期望效应”的影响。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越小,对于“心理暗示”的反应就比成人越强,因为潜意识的质疑很弱,就很容易受到暗示。这跟暗示者也有很大的关系,处于孩子的教育主导方的不是老师就是家长,这两种身份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权威”的象征。
一般说来,孩子对于“权威者”的服从心理是无意识的。只要暗示者的权威身份越高,就比如家长,孩子对于其信赖感越强,受到的暗示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当家长总是对孩子发出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孩子自我的认同感就随之上升,加强了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反之,当家长对孩子持续性的挖苦、打击和讽刺的时候,孩子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也会对自身认知错位,对自己下一种“我不行”的结论。
在生活中,家长如何运用“期望效应”?
1、首先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孩子在上学之后,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学校度过,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会变得很少。在这仅有的下班后、放学后的空暇时间里,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难免要问到学校的情况,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为孩子的学习提出建议。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中的帮助,而不是只会对孩子表示不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都在发展,家长要以赞赏的眼光,支持的态度鼓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在家长心中的价值,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汲取力量。
2、其次肯定孩子之后,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这就跟对孩子的奖励机制是一样的道理,对孩子表示出期待之前,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他是肯定的。由于信任孩子的能力,才会抱有期待,确信孩子能达到。
在对孩子表示肯定之后,孩子会重新拥有动力,变得无比自信。在这个时候,家长适当的向孩子设定一个期望值,暗示孩子是拥有这个潜力的,并且也向孩子传达了一种“你还可以更好”的信息。这跟平时提要求,定标准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做,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起到了打击教育中“打击”的作用,但方法要柔和很多,孩子一样能认识到自己是需要进步的。
在这个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里,竞争愈显激烈,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连家长都吝啬于“夸奖”,那么孩子在严苛的环境下,也会以焦虑和消极的态度去应对。多夸孩子,学会“夸”孩子,孩子才会在滋养之下长得越发积极阳光,就像向日葵跟随太阳,孩子也渴望夸奖。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轻信“打击教育”,只能越骂越“挫”】相关文章:
★ 有孕期间,孕妈身体有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孩子“发育缓慢”了
★ 女人生孩子越早越好?为了自身的健康,可不要轻信他人的生育观念
★ 点击观察你的“显老指数”,占得越多,你的“成熟脸”就越明显!
★ 孩子入园哭闹踢打,面对幼儿“分离焦虑”,家长需提前认知了解
★ 孩子常把这3句话挂在嘴边,大有“不孝的潜质”,要及时纠正
★ 别指望孩子长大就能懂事,孩子未来的成就,多半是这种教育决定的
★ 怀孕期,这个时间孕妈还没感觉到“胎动”,可能是宝宝发育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