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亲,却会习惯用这样一些教养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尝试来分析造成家长如此做的原因:
传统“家长文化”的影响:没有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做家长。所以我们只能从生活中去模仿我们的家长是如何做家长的。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括我们生活的家庭中,家长们是需要有家长的地位和威信的,而这些威信如何树立呢?你只要看看《家》这部小说或者电影,就可以明白我们传统的“家长文化”是如何在影响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影响代代相传,在今天的社会和家庭中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我和很多家长在对话的时候,家长们通常会用这样的两个理由为自己辩解:我的父母当年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现在挺好吗?别人家的父母也是这样教孩子的,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别人在做的一定是对的,父母曾经做过的也一定是对的。这就是很多家长的思维模式。面对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才会有很多教育专家会感慨道:改变孩子其实很容易,但是改变家长实在是太难了!
不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做过幼儿教师的我,在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蹲下来,还有改变说话的语调。所以至今我说话的风格仍然抹不去一种“孩子味”。蹲下来,变换语调。这是很小的两个细节,但却表明了你是否愿意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和孩子对话。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擅长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为出发点。比如前面所提到那个做NAC行为调整的男孩,他的价值观里,朋友是最重要的,而在他妈妈的眼里,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培训师问他:“你认为妈妈如何做,你才可以变得更好一些呢?”孩子回答说:“我希望妈妈少管我一点,我就可以变得更好。”孩子的回答让现场的妈妈感觉很下不了台,但是这是事实,也是孩子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只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话,那么有一天一定也会遭遇和这个母亲相类似的尴尬。
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在第一关,我们已经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其实包括很多的层次,但是很多父母只对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比较关注,对孩子的穿着、冷暖、营养、健康等等非常关注,而对孩子社交、尊重、爱和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满足相对来说比较忽视,所以在很多时候,家长很难做到真正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求。其实作为一个人,孩子和家长一样,他们最重要的需要就是内心的安全和快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安全感和快乐,那么再丰富的物质条件都无法弥补孩子内心的缺憾。我曾经为一个初二的男孩做过心理治疗。刚认识他的时候,他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的表情。第一次交流,他给我的回答全部是“不知道”。后来我尝试在QQ上和他聊天,他的QQ签名是“我的世界,很静很静……”,我的内心感觉到一阵寒意。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是非常强烈的。他的父母双双都是企业家,他们给予他的物质生活相当的丰厚,她妈妈早就在预算给儿子的户头上存入2000万元。但是孩子真正快乐吗?
发泄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很任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前面我曾经提到过的那个习惯了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的朋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也曾经接待过一个四十来岁的家长,她告诉我因为他们夫妻关系不好,她内心有很多对丈夫的抱怨,但是因为丈夫几乎每天都不在家里,所以她经常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结果导致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后来她的孩子参加我的训练营,在最后一天的成长仪式上,发生很大改变的孩子终于拥抱了他的妈妈,妈妈泪流满面。后来在妈妈的动员下,孩子的爸爸也来做了一次心理咨询。我跟他讲述了孩子在训练营中说出来的一些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讲了他妻子内心的痛苦,并希望他们夫妻俩以后能够在家庭里营造一种对孩子身心发展更有利的和谐氛围。为了让这个孩子进一步感觉到亲情的可贵,我也曾经带着这个孩子和其他一些孩子去福利院看望那些非常不幸的孩子。在福利院里,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指责、命令、怀疑等等方式,只是我们自己无能的表现。因为孩子的问题令我们感觉束手无策,而这种束手无策让我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愤怒,而愤怒正是来源于一个人的无能感,是一个人遭受到挫折后的本能反应。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家长在向孩子发火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一点:这个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了,他找不到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时候,惟一能帮助他的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曾经听陶宏开教授讲过一个网络成瘾孩子的故事,那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制止孩子继续玩网络游戏,一怒之下,不惜当着孩子的面割开了自己的手腕,你们知道孩子怎么做吗?孩子也同样割开了手腕,然后和母亲比赛谁的血液流的更快。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尝试想用命令、指责、惩罚、怀疑等等“武器”来制服你的孩子,那么这个家长的例子就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切切实实的好方法啊!
迷失了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虽然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那么辛苦地教育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认真做完过第一关练习的家长或许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了。我用自己的方法寻找到的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是帮助孩子去实现他快乐、和谐、幸福、有价值的人生;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健康、幸福、安宁,让整个宇宙系统变得更加平衡。虽然我们通过不断向上归类可以明确我们今天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有个好工作”、“有个好的前途”,但是我们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也会发生迷失的现象。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受到一些困扰和阻力,也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的信念不够坚定,能量不够充足,那就很有可能会半路放弃了我们的目标,而会去做一些急功近利、舍本取末的事情,而那些有很大偏差的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就很容易发生了。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虽然改变了教育观念,但却往往在行动中依然不能够完全做到的原因。
【家长为何拥有不同教养方式】相关文章:
★ 怎样做理想的家长
★ 宝贝“历险”记
上一篇:入学:孩子几岁上学更合适
下一篇:婴儿最爱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