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前阵子刷微博,看到这么一个新闻。
杭州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男生,从三年级起就开始每天回家做饭,苦心研究厨艺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他的成绩却连年垫底,甚至数学考试只考了1分。
他的妈妈每天吃着他做的晚饭,心里五味杂陈。
要是换做作者,何止五味杂陈,简直要绝食了。
一个小学生数学考试能考1分,米粒妈猜想,那应该只是老师给的“卷面整洁分”吧。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微博上居然有这样一些网友留言,还获得了很高的“点赞”。
“ 遇到这样的男孩子还不快嫁了”
“长大以后会做饭比会数学有用多了”
“中华小当家也蛮不错的”
“以后说不定就是米其林大师”
“他才12岁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能坚持下去,是令人羡慕的天赋了。”
“我劝一句孩子的父母:你们捡到宝了,大厨的好苗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些人的“三观”真是跌破了作者的眼镜。
一个12岁的小学生数学考了1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网上夸他“暖男”的网友们,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果自家宝宝要是这么“暖”,作者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了。这样的小“暖男”,拿走不谢!
1
别让孩子用“兴趣”作为逃避学习的借口
《家有儿女》有一集,刘星和小雨怪妈妈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
“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为傲的刘梅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这几句话,把刘梅弄得哑口无言。
刘星的话,是不是既有点扎心又似曾相识?
知乎上,很多网友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过自己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的事,也有网友埋怨父母当初为什么不逼一逼自己。
我们倡导尊重孩子,发挥他们的兴趣,看见他们的情绪,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尊重不等于放纵。
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都是为你好”,如今被大家过分“妖魔化”,但不得不说,“为你好”是一个家长最负责任的态度。
我家宝宝有一段时间对飞机特别感兴趣,梦想是做飞行员。我就跟大家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跟他“过招”的吧。
很多男孩都喜欢飞机,但是很少能有家长像我一样,跟他一起读遍飞机相关的中外绘本、看遍各种飞机纪录片、找做飞行员的朋友解决宝宝的疑惑、参观世界各地的飞机博物馆……
最惊悚的是,每次长途飞行前,宝宝总是要求我下载空难的纪录片到iPad给他看
我带他去了美国俄亥俄州戴顿市的空军博物馆,他简直兴奋到要疯掉。
老实说,我并没有想过自家宝宝以后能否真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但以他的兴趣为原点,我想我可以帮助他建立一条完整的知识链。
宝宝喜欢飞机主题的绘本,我们就饶有兴致地读了几十本相关绘本,而他对英文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了。
宝宝想了解飞机的构造和原理,我就告诉他,要研究这些,就要好好学习物理、化学、数学、机械动力等相关的知识,而他的学习欲望也明显飙升了。
宝宝喜欢坐飞机、研究航线,所以他也顺带研究了世界各地的历史、风俗、文化、政治制度,甚至对很多没听说过的小国都了如指掌。
宝宝喜欢研究各种军用飞机,就自然而然地对军事、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
因为想当飞行员,所以宝宝必须特别努力地保护眼睛(飞行员可不能戴眼镜哦),而且必须特别努力地锻炼身体。
哇哈哈,你们是不是都开始佩服我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丰富,他看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发现了宇宙的奥妙无穷,他们兴奋、钻研,且乐在其中。
作为妈妈,我绝对赞成尊重孩子的兴趣,呵护好他们的好奇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让他放弃最基本的学业。
前段时间,日本一个10岁男孩中村逞珂“红”了,他在某视频平台开了名叫“不去上学并非不幸”的个人频道,订阅者接近2.5万。
随后,他还发布视频,庆祝自己的故事被报纸报道,鼓励小朋友不用去上学。
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只因为他“不想成为写作业机器人”,“比起上学,在家拍视频还能和全世界的人当朋友”。
视频中,他一脸骄傲。
一个孩子,当他享受到“捷径”带来的短暂快乐时,他不会愿意去选择一条踏踏实实、甚至有一点艰难的路。
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学业都不愿意付之努力的话,难道他就能在所谓感兴趣的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吗?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到:“中村逞珂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的父母也难逃其咎。”
2
以兴趣为导向的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
说到迷恋厨艺,米粒妈想到了一个美国男孩儿Flynn。
Flynn10岁开始自己做饭,刚开始他只能尝试按照网上的教程来操作。
然而妈妈很快发现Flynn非常认真,并不是说着玩儿的,于是给他报了一个儿童烹饪班。
为了鼓励儿子坚持下去,他们将 Flynn的卧室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厨房。
做菜越来越好的Flynn开始在父母的帮助下开了一个私厨,每月在自家客厅举办晚餐派对。
12岁时,Flynn决定退学。
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当然他也通过网络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只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研究厨艺上。
14岁的时候,Flynn受邀到白宫去做饭。
16岁的时候,Flynn在纽约开起了一家真正的餐厅,他也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主厨之一。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一个辍学回家,发挥自己兴趣特长的孩子,最后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成功。
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他的成功案例也并不能轻易被复制。
首先,Flynn的妈妈是NBC 自由电影制片人,爸爸是专业摄影师,Flynn一出生就自带“艺术基因”的。
此外,Flynn的妈妈在YouTube上为他开设了自媒体频道,姐姐Meg 则开设了一个叫做《我弟弟是烹饪奇才》的博客。
Flynn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可是有一个“实力军团”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痴迷于游戏,经常逃课。
每次老师和家人批评教育的时候,孩子都振振有词地说,“玩游戏有什么不好,玩的好照样可以参加电竞,赚的钱比那些名校毕业的书呆子多多了。读书有什么用?”
难道,喜欢打篮球就能进NBA吗?喜欢玩游戏就能称霸电子竞技比赛吗?喜欢穿衣打扮就能当主播成网红吗?
喜欢、兴趣、爱好……这些并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成功,只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成功,则可能一鸣惊人,失败,则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3
发展个人兴趣,不能以放弃学业为代价
那个六年级男孩痴迷做饭的新闻,在微博上有这样一条网友留言。
“现实中,没文化+厨艺=小工,低文化+厨艺=厨子,中文化+厨艺=厨师,高文化+厨艺=总厨,学霸+厨艺=餐饮帝国。”
作者看过一本书《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就是“学霸+厨艺”的组合。
一个在牛津长大,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学霸,本着“吃货精神”,千里迢迢来到成都,钻研中华美食。
这最终也成就了她的事业——作为美食作家,她的美食著作荣获了多项大奖,曾四次将有着“饮食世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收入囊中。
我们为什么学习数学?不是为了买菜付钱的时候会算账。
我们为什么学习物理?不是为了电灯坏了的时候会修理。
我们为什么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背诵几个年号几个名人。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看似“无用”的基础学科,要经过系统的通识教育?
知乎上有位网友谈到数学时这样说:说实话,数学课上的知识点大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不着的,但是不代表学数学没用。
你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并且能运用知识点成功解题的能力、过程,是你大脑运转的结果,这种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数学在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分析问题的角度方面,明辨是非判断对错方面,讨论问题作出选择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读书、学习是为了知道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是为了发现这个世界的奥妙无穷。
我们学习得越多,我们的见识和眼界就越开阔,同时也会发现我们不了解的事物越来越多。
永远怀着谦卑和敬畏之心,去探索这个世界,我们才有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饱有一个“情结”,因为现实的压力,或者一些机缘巧合,最终的兴趣没能成为终身的事业。
一些人放弃了,可能现在看来还是没有那么“热爱”,一些人仍旧不死心,愿意付出双倍努力在“舒适圈”以外寻找机会。
作者的朋友圈里,就始终活跃着一些这样的“斜杠青年”。
其中一个是我在美国读书时候的一个学长,名校毕业后就在顶级投行工作,虽然他现在已经做到了很高的职位,拿着人人艳羡的年薪,但他的理想始终是当一个“客栈老板”。
这位学长在大学的时候,就是个背包客,平日打工赚的钱都用来“满世界飞”。
每次旅行,他都会挑选一些极富特色的民宿或客栈去体验和感受,跟老板聊天,聊理想,聊生活。
后来,他在投行站稳了脚,仍然心心念念想重拾自己的“客栈梦”。
前两年,他去瑞士旅行,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他居然真的多了一个“客栈老板”的身份。
现在的他,对投行的工作依旧专注有热情,而他也邀请了非常专业的团队负责打理瑞士的“小店”。
他每年都会趁休假回瑞士三四次,然后会在朋友圈里神采飞扬地晒着“边泡温泉边看雪山”的理想生活。
再讲一个作者高中室友的事。我的这个室友,念书的时候因为男朋友爱打游戏,她爱屋及乌,跟着一起打,结果,竟然打成了电竞世界冠军。
高三那年,她决定“金盆洗手”,在课业上奋发图强。
后来,她考入复旦大学读了法律,随后又去美国顶尖的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回国后,她加入了一家很不错的律所。
现在她是这间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仍然是电竞圈内的超级玩家(没错,她又重拾旧爱了)。
前一秒还在处理“富商离婚”案的她,可以秒变“电竞女王”,身份无障碍切换,常常让她的客户们惊得目瞪口呆。
所以,其实努力读书和发展兴趣并不相悖,学业上出色的人,往往都对自己有着超高的要求,这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大放异彩。
3
人生无法逆转,别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权
每次提到童话大王郑渊洁,大家总免不了说起他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就退学回家的事。
郑亚旗18岁离家,用自己打工赚来的积蓄创办《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童话事业发扬光大,创办公司担任CEO,年入1.5亿。
郑亚旗退学回家之后,郑渊洁是自己给儿子上课的。
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结合孩子爱幻想、爱童话的特点,亲自编撰了10套教材,由自己的童话主人公串场。
他除了注重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开设了语、数、外、物、化、生。更考虑了孩子今后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哲学、法律、健康、自救等科目。
即便这样,郑渊洁也承认,这个“童话式”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
他说,我有两个遗憾,因为平时没有接触过很多的女孩,所以他没有女性朋友,也不会跟她们交流。
在他谈朋友的阶段,他看见一个女孩就觉得挺好,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选择。
还有一个就是让他缺乏了适度的恐惧感。
郑渊洁还有个小女儿郑亚飞,这一次,郑渊洁没有让她延续“在家上学”的老路。郑亚飞不仅上了学,而且还是个学霸。
之前,郑亚飞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爷爷郑洪升还在网上炫娃,称孙女亚飞SAT考试阅读成绩是740分。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挑战应试教育”的韩寒。韩寒退学,有人讴歌赞赏,有人批判打击,甚至有人盲目效仿。
但就在去年,韩寒在微博发长文提及当年退学一事,感慨自己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
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这些话,
有人感同身受,感谢当初拼命努力的自己;
也有人悔不当初,遗憾当年没有对自己狠一点。
作者当年高考的时候,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但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
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
准备托福SAT的那些日子,作者不知道熬死了多少只蚊子,用光了多少支笔芯,咖啡喝到了“产生抗体”的地步,困了就开冰箱门让自己清醒。
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每天盯着屏幕查资料、写稿子,一篇稿子改了又改,常常做梦的时候来了灵感就立马爬起来敲到电脑上。
有时候,好不容易改了九九八十一遍最终定稿,可突然有了新的idea,就立马推倒重来。
蔡康永曾经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说到底,很多事情可以推倒重来,唯独人生不可逆转。错过就是错过了,放弃就是放弃了,没有什么后悔药可吃。
如果你没有前几年坚持的能力,你就没有后几年选择的权利。
这世界,就是这么公平。
【男孩痴迷做饭数学考1分,夸他暖男的全都站着说话不腰疼】相关文章:
★ 人贩子选孩子有规则,这几类孩子在选择范围内,希望你娃不在其中
★ “佛系”带娃的90后,具备这三个很明显的优势,70后羡慕不来
★ 开考10分钟,男生弃考崩溃大哭:轻言放弃者,人生处处是崩溃
★ 儿科医生:10岁女孩难长高,就因为早餐吃错了,家长们快停手吧
★ 怀孕后这3样东西要早做准备,很实用,尤其是对刚刚生完的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