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了一条挺有意思的新闻,法国国会通过了“禁止打孩子屁股”的禁令,并且要求每一对夫妻,都要在结婚典礼上宣读这条规定。
乍一眼看过去,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了,谁小时候没有被爸妈打过屁股呀。但点进去仔细一看,才发现,其实这条禁令的重点是“规定父母不能对儿童使用侮辱性手段进行身体言语暴力”。
“打屁股”只是“身体言语暴力”最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我原本以为,外国人应该不太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在一个采访中,不少法国家长都表示:适当的打屁股对塑造孩子人格很重要。
根据法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85% 的法国父母承认曾体罚过孩子。
看来法国小朋友们的屁股也没少挨打。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父母不对孩子暴力,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对别人使用暴力,所以不该打孩子。
法国并不是第一个将“禁止体罚”写入宪法的国家,今年 6 月 19 日,日本参院全体会议以全会一致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儿童虐待防止法》和《儿童福祉法》,明确规定父母禁止体罚孩子。因为虐待儿童在日本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日本连续三年被检举虐童事件超千件。
中国有句古话叫“爱之深,责之切”,以前,大多数家长都觉得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爱之深”未必要“责之切”,除了体罚,家长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老一辈常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确实,通常想要立即阻止小孩犯错或立即让小孩听话,体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我们往往被当时的效果所蒙蔽,而忽略了长期效果。
我邻居的女儿今年 5 岁,每当有客人去她家时,她就会兴奋过度,又蹦又跳,以打扰客人说话为乐,有所谓“人来疯”的现象,于是她父母便打她手心,或罚她站在墙角。久而久之,父母发现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只要父亲一瞪眼,她就立刻安静一会儿,但是这种不良行为没有丝毫改善。
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重复出现,就表示这种惩罚是没有效果的。
教育是需要方法、智慧和耐心的,很多时候体罚只是父母懒得用脑想更好的方法罢了。
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说:“长期体罚的结果是,孩子往往用 4 种心理来回敬家长。”
1、愤恨——“这不公平!我们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听他们的。”
4、退缩——“我是个坏孩子。”
陈乔恩在参加湖南卫视《旋风孝子》的时候,跟她的妈妈毫无互动,同框拍照时肢体动作也很僵硬,原来是因为她妈妈从小就打她的缘故。
陈乔恩说小时候被妈妈用枯树枝打到流血,这件事在她内心造成阴影,长大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妈妈,也因工作忙碌,无法和妈妈长期间相处,久而久之,母女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生疏。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总之,对孩子的性格塑造都是不利的。
可能你会问,如果不能体罚孩子,那孩子犯错误了要怎么纠正他们呢?
我想告诉大家,体罚是一条不归路,它或许一时有效,但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台湾家庭教育专家钟思嘉提出了一个观点:“父母要基于平等与相互尊重的民主态度,来激发孩子的合作行为及鼓励孩子改变。”
在《爱就是读懂孩子》一书中,有一些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让孩子去体验自然的行为结果
比如到吃饭时间,你告诉孩子该吃饭了,孩子不来,这时候,你可以尊重他不想吃饭的决定,过了一阵子孩子肚子饿了,想吃饭,你就可以用平和且尊重的语气回应:“我知道你肚子饿了,可是饭菜已经收了,只有下顿饭才有东西吃,不然你自己去找东西吃,不过要把厨房收拾干净。”
如果孩子把厨房弄得一团乱而不收拾,你提醒几次后仍没有悔改,那么你就可以“罢工”,并将“罢工”理由平静地告诉孩子:“你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却没有收拾,我没法儿做饭,很抱歉。”
(2)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有一回,我睡觉时女儿在我耳边放动画片,吵得我睡不着,一开始我告诉她说:“把视频关掉,我要睡觉。”但并不起作用,后来我说:“宝贝,我知道你喜欢看这个动画片,但现在妈妈很困,想睡觉了,你自己决定看是否要调小声,或者关掉它。”
我发现当我改变说话方式的时候,女儿会思考一下,看看我,再看看手里的视频,最后选择把它关掉了。
将心比心,要想孩子合作,父母首先要表现出一个合作的态度。
不要总强调个人权威以及对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将他作为一个有价值、有尊严的个体,他就会更愿意把你的话听进去,并做出改变。
(3)建立家庭会议
辣麻麻有段时间沉迷美剧,在美剧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情节——小主人公做错事了,一回家,他的家人整整齐齐坐在客厅,齐刷刷望着他,爸爸表情严肃地说:“过来,我们谈谈。”
有时我们在一段关系里受了气,不肯说出来,积累在心里,越想越气,家人之间的误会和隔阂也就越来越深。这时候,家庭会议便成为成为大家吐露心声、表达意愿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机会。
在会议中,彼此敞开心扉,把问题摊到台面上来说,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解决问题。
孩子也能学习到光是生闷气、责难别人是没有用的,只有开诚布公把话说出来,才能让别人理解你。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个人性格、态度养成的地方。孩子可以在家庭会议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接纳,发展自己在家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还有一种“体罚”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每个人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解决棘手的工作,或者正在处理家务,孩子这时候跑过来捣乱,我们便下意识地发火,或动手打他。
徐峥的妻子陶虹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过她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临出门前她女儿打翻了牛奶,于是她本能地大吼:“你怎么回事啊!”结果把她女儿吓到,惊恐地望着她。
陶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反思错误。她怕给女儿留下“妈妈不允许我犯错”的印象,便走过去抱住女儿,安慰道:“害怕了吧?没事儿没事儿。”
大多数父母的本意,是不想伤害孩子的,可是一时难以自控的情绪,往往会误伤了他们。
“隐形”的体罚,造成的后果并不比真正的体罚轻。
语言上的恐吓、羞辱,也算暴力的一种,回想一下,你是否也“随口”说过:
“你再淘气我就打你了!”
“怎么那么笨?”
“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
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我们做为父母,有没有审视过自己,你随口说完这些话自己是痛快了,但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呢?。
我看过一个公益广告,把这些语言做成积木放在箱子里,让家长和孩子去拼,最后发现,“猪脑子”拼成了一把枪,“丢人”拼成了一把斧子,“你怎么不去死”拼成了一把水果刀……
语言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或许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成为一个永远不发怒的大人,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发怒,做好情绪管理,并且在发怒后做好补救工作。
和孩子聊你的情绪。
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讨论下你当时的情绪,让他明白你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火,更不是“魔鬼”家长。
发完脾气要道歉。
像陶虹那样,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承认自己在刚才那个瞬间失去了自控力,这是孩子重新接纳你的过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纳自己的过程。
给自己 10 分钟的时间。
经常发脾气的家长,可以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有多愤怒,告诉自己一切等 10 分钟后再说。
在这 10 分钟里,让孩子自省一下自己的行为,而父母则先去做其他可以转移自己情绪的事情,让自己远离当下的情境。
其实,情绪更多的只是一时的宣泄,而当给情绪一段缓冲期后,我们会慢慢恢复理性,从而能够更加理智冷静的看待事情。
最后,我们得学着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大人都会犯错,何况那么小的孩子呢?
有网友说:“我小时常常被父母打,我不也很好吗?是他们的严格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我”。
其实这么说完全颠倒了因果。与其说“因为小时受到体罚,才有了今天的我”,倒不如说“儿时受了那么多体罚, 我居然还能有今天的成就”。
在一些人眼中,好像只要在“暴力”前面加上“家”这个标签,一切就变的合乎情理,甚至值得感恩了,这正是最可悲的地方。导演黄莉说:“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这个地方叫家庭。”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对爱的渴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本应是最让他觉得温暖安全的地方。
作为父母,你肯定也希望孩子长大后再回忆起我们,想到的词语是“包容”、“理解”,而不是“压迫”、“专横”吧。
我们是“生产”了孩子,但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无权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肆意伤害。
当我们为了心目中的“完美小孩”,拿言语和暴力改造他们时,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和孩子站在一起,放弃了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人,这绝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趁着无论怎样他都信赖你的时候,请好好地,温柔地爱他吧。
【法国通过“禁止打屁股法”,这 3 种方式比体罚更有效】相关文章:
★ 麦克森阅读教材 Exploring Reading Very Easy 1-3
★ 娃之间的“社交冲突”成常态,别插手做“裁判”,这样引导才双赢
★ 不想孩子长大变“妈宝男”“妈宝女”,做好这4点,培养独立意识
★ 613分考入清华的“武亦姝”,她的书法好吗?专家看完:未入门
★ 爸爸168厘米,孩子却长180厘米,真正秘诀在这4点,收藏了
★ 魔兽世界民间组织侏儒王去世,全球玩家自发哀悼,暴雪都被惊动了
★ 今年6月份好运爆发,霉运消散的3生肖,运走上坡,横财滚滚来!
★ 粉丝给凹凸世界制作组寄刀片,信写在刀片上了,玩笑不能这么开的
★ 想不想孩子越来越聪明?只要孕期做好这3件事,你家宝宝也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