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盲人志愿者参与实验
我们在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听说这样的故事,婴儿在医院被抱错了,被非亲生父母抚养长大,但是他们不仅长相不像养父母,就连面部表情也不像;当亲生父母找到后,可以发现那孩子的面部表情的确像亲生父母。
不过,文学作品终究是人们创作出来的,没有科学说服力。
为此,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吉利培勒决定用盲人来做测试,因为盲人看不见父母的面部表情,他们也就不可能模仿父母的面部表情了。
培勒挑选了21名来自不同家族的盲人志愿者做实验,他们都是天生失明,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的家人。他们的30名亲属也一起参与实验。研究人员要这些志愿者回忆从前那些令他们快乐、愤怒、悲伤或厌恶的事情。此外,也要他们做一些测验,并在测验中出其不意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借此观察他们专注、惊讶时的神情。在此期间,盲人们和他们的亲属的种种表情都被拍摄下来。
盲人喜怒哀乐和其家人相似
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盲人志愿者的喜怒哀乐和家人非常相似,尤其是表达消极情绪的面部表情最像。一些盲人的亲属有独具特点的表情,比如吃惊时竖眉毛、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伸舌头等;而盲人的表情特点与其亲属很相似,与非亲属的表情特点差别较大。其中一位28岁的盲人男子更与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有些像,他天生就失明,狠心的母亲在他出生2天后就抛弃了他,母子俩在孩子18岁那年相认了。这位志愿者虽然从小就和母亲分离,但他在测试中也会做出与其母亲一样在生气时闭唇咬牙、抖动右眉毛等独具特点的表情,这证实了科学家们一开始的想法。
面部表情可遗传
研究人员把这些志愿者的表情特征输入计算机,让计算机分析这些人的亲缘关系,结果识别率高达80%。1872年,物种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提出理论说,面部表情是与生俱来的,并可遗传给后代。培勒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达尔文的学说。
根据盲人面部表情的测试结果分析,盲人与亲属表情特点相似的原因可能与其遗传基因较接近有关。人类一些基因的作用与其肌肉构造、神经分布和思维过程有关,这一机制可能影响人类面部表情的某些特点。
培勒目前还没有找到影响人类面部表情的基因,他表示需要和一些遗传学家继续研究这个课题。
他表示,如果能够发现影响面部表情的基因,对于那些孤独症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届时医生就可以对这些患者进行基因治疗,从根本上解除孤独症患者的痛苦。
【人类的“喜怒哀乐”皆可遗传】相关文章:
★ 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 说话的声音遗传吗
上一篇:孕前六项准备工作马虎不得
下一篇:春季怀孕也能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