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肤色? 肤色对人类生育后代有什么意义?肤色中蕴含着人类漫长的进化史。
巴西球员是黑人吗?在看球赛时经常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和来自非洲的那些球员相比,他们显然没有那么黑,不过身体素质却一样出色。但深肤色的人种也不一定都具备高人一等的运动天赋,印度人就肤色黝黑。
科学家家认为肤色的不同并不是区分人种标准,尽管有时候这是人种间最明显的差异。
由黑变白,再变黑
“只要遗传信息的一个编码发生变异,就可以让人由黑变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肤色科学家”基思·程说。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的祖先都是非洲的黑人,而后肤色逐渐变浅。
这个突变之后让人变白的基因是他在研究斑马鱼的时候发现的。这种身上有黑白条纹的小鱼的基因和人类的有87%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它们黑白的条纹是来自黑色和白色的皮肤,不像斑马那样是黑白的毛色。
发现肤色基因对基思来说纯属意外。他一直在用斑马鱼来研究癌症,却发现了斑马鱼的白化变种——它们没有条纹,也就是说它们身上的肤色基因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斑马鱼的色素细胞比正常的斑马鱼小,而且数量少,人类的白化病患者的色素细胞也是这样的,所以基思推测这和人身上控制肤色的是同一个基因。于是他就开始了“拯救白化斑马鱼”计划——让它们带上人类的肤色基因。要让白化的斑马鱼长出黑色的条纹来,似乎该用黑人的基因?基思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这么做,黑人的肤色基因功能太强了,这些斑马鱼可承受不起。
他用的是欧洲人的基因,并且成功了。这个基因叫SLC24A5,它控制着斑马鱼和欧洲人体内黑色素的数量,而基思推测黄种人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肤色基因。“从我们的数据可以估计欧洲人至少起源于1万5千年前,并且迅速地迁徙,遍布欧亚大陆。”而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的经历却更加曲折,他们同样起源于非洲的黑人,在迁徙到亚洲的过程中肤色逐渐变浅,但到达澳大利亚之后,又变成黑色或者深棕色了。
黑色素保护了什么?
肤色的变化是对不同环境下日照特点的适应。“黑色素能够防止皮肤被晒伤或者皮肤癌,但这并不是让所有撒哈拉南部的非洲人都具有黑皮肤的全部原因,”基思的同事尼娜?雅布隆斯基说,“黝黑的肤色代代相传,说明这个肤色特点在那种环境下能够增加人的生育成功率。”
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白皮肤。其实尼娜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一头浅色的卷发还有一双绿色的眼睛,这来自于她意大利母亲和波兰裔的父亲。尼娜的母亲是意大利西西里人,有着当地人特有古铜色皮肤,但在尼娜身上已经看不到了——因为她另一半的波兰血统。这背后的理论很简单,肤色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与人种无关。
那么究竟不同的肤色是怎样提高人们的生育成功率的呢?人类生产后代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既要产生精、卵细胞,还要保证胎儿正常发育。这就需要两种关键的维生素:维生素D和叶酸。这两种维生素都与阳光的照射密切相关。在人体内,维生素D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引发的光化学反应来合成;叶酸不能在人体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但在紫外线照射下会迅速分解。两种维生素对紫外线截然不同的反应,让人体必须找出一种能同时满足不同的需要的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叶酸不被分解,同时合成足够多的维生素D,每一个人群的肤色都根据所处环境的紫外线强度而有所不同,甚至地区间紫外线强度的细微差异都能让这些地区原住民的肤色有所不同。“这是保证生产出健康后代的独特方式。”尼娜说,“人体需要叶酸才能合成DNA;叶酸缺乏将导致不能正常产生精子,或者让胎儿发育畸形,比如无脑畸形或脊髓开裂。”有15%的新生儿死亡案例是由叶酸缺乏导致的畸形造成的,而如果在孕妇的饮食中添加富含叶酸食物,会让产生畸形儿的风险降低70%。
尼娜在研究肤色的同时,她的丈夫,地理学家乔治?查普林在11年间对地球受到的紫外线辐射进行了3万2千次测量,数据显示了在不同经度、纬度、大气湿度和云层分布的情况下,紫外线辐射的差异。把这些数据与不同人群的肤色联系起来,这对科学家夫妇绘制出了第一张体现不同地理位置居民的肤色差异的地图。“我们观察到一个重要的因素。只要知道某一地区的紫外线的波长,这张地图能够准确地告诉我们当地居民的肤色。”
肤色中的历史
肤色中不但隐藏着地理信息,也记载着人类的历史,那是人类征服世界的历史。
“毫无疑问,人类祖先的外表是黑色的,看,他们生活在300万年前,”尼娜指着实验室里一个南方古猿的头骨说,“虽然他们的皮肤是浅色的,体表却覆盖着一层毛发,就像现在的黑猩猩一样。”但随着脑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捕猎方式的多样化,生活在热带的人类祖先需要一种能有效地散发热量、降低体温的方式:体毛逐渐退去,汗腺更加发达。于是人类的皮肤便裸露出来了,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让体内的叶酸分解。这样巨大的生存压力作为一种自然选择的力量,让人类的肤色变黑,并在上万年的时间里代代相传。黑皮肤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步。要合成黑色素需要人体内上百个基因的协调工作,其中大部分基因目前仍未被发现。
黑色素的作用不是像筛子一样把光线过滤,而是挡住某一特定波长的紫外线,使它不能穿透进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分解血液里的叶酸。在11万5千年前,当人类的祖先开始走出非洲,来到高纬度地带时,那里的阳光十分微弱,所以黝黑的肤色不再是一个优势了,而成为一个生存的障碍,让维生素D无法合成。但人的皮肤有时就像一条高度灵敏的天线,能够根据信号的强弱进行微调。在上万年的时间里,人的皮肤不断地根据环境中的紫外线强度进行调整,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不过黑皮肤的人要生活在高纬度地区也不一定要变白。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就具有黑色的皮肤,尽管在北极圈内阳光微弱。这得益于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但今天的因纽特人也主要是从超市里购买他们的食品,于是在青少年中却出现了不少佝偻病的病例,这种疾病在因纽特人当中已经消失了很久了。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导致钙无法被骨骼吸收。在努勒维特地区的2万5千居民中,仅1999年就有31例病例。为了消除这种疾病,政府要求当地的青少年每天必须有15分钟户外活动的时间。
人类的活动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衣服、防晒用品给人遮挡紫外线,各种交通工具让长途旅行更加方便,而全球化带来的各民族间的基因交流也让环境不再是肤色的决定因素,那么下一步是什么?人们要随心所欲的改变肤色吗?
【如何“培养”出你喜欢的肤色?】相关文章:
上一篇:几招教你提前知道宝宝长相
下一篇:羊水诊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