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试验是用于梅毒疾病的诊断试验。
根据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试验分为以下两大类: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亦称反应素。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作抗原测定抗螺旋体抗体。
梅毒检查血清,一般要查一个定性的TPPA,还有定量的RPR,价格一般在70元左右。但医院等级不一样,收费会有些差距。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
早期梅毒经彻底治疗可全愈并去除传染性,多数正规治疗的病人,6个月后USR、RPR或VDRL试验转成阴性或滴度显著降低, 如抗体滴度再升高,应是血清性复发。
晚期梅毒治疗可消除组织内炎症,但已破坏的组织不会自然修复,为后遗症。梅毒血清试验方法现在一般为以下两个方法: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查血清中的抗心磷脂脂抗体,即反应素,属于这一类的试验的VDRL试验,UST试验及RPR试验,这些试验方法简便,易于推广,是临床常用的常规试验,也可在大规模普查时用,此外这些试验均可作定量测定,可用于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但应注意由于试验用的抗原是非特异性的,因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自身免疫病时均可出现假阳性结果,但血清反应的滴度低,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份来测抗螺旋体抗体,属于这一类的试验有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这类试验的特异性强,可用作证实试验,但不能用作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目前实验室常用血清学检测法。
常用的初筛试验有:RPR(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TP-ELISA试验(酶免试验)
确认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1、TP-ELISA试验(酶免试验)特点: 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应结合RPR结果进行诊断。 3、阳性者一定要给出S/CO比值:》2-3低度可疑,》3-4中度可疑,》5-6高度可疑。
2、RPR: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即直接报告阳性或阴性结果,定性为阳性者再进行定量,定量即报告滴度,滴度达1:8即报告阳性,要进行临床治疗,不能只做定性不做定量。临床意义:1、适用于做梅毒初步筛查;2、可观察治疗效果,一般是3个月、3个月、以后半年观察一次,滴度应呈下降趋势;3、判断是否为复发:经治疗后滴度已降到1:2,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又上升了4倍,达1:32,证明又复发了;4、再感染:结果已经转阴了,经过1-2年后又感染了;5、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窗口期)。
3、TPPA试验:只做定性检测,定量无意义。 临床意义:1、RPR初筛阳性者再进行TPPA检测,如果均为阳性可确诊为梅毒感染;2、梅毒患者经过治疗后,TPPA试验仍可呈阳性,有的可终生阳性,故不能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3、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梅毒血清试验为阴性,说明梅毒检测结果是正常的,是没有感染梅毒的意思,可以建议放平心态,正常生活。
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禁止不洁性交。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
一、一期梅毒本期皮损为硬下疳,为1cm左右单发的圆形或椭圆结节,境界清楚,基底深在硬度似橡皮或软骨样,无自觉疼痛或压痛;表面平坦,浸润明显,中央有溃疡,初期淡红色,晚期变为灰色;硬下疳疮面分泌物多为浆液性,内含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很强;个别病人可以出现2个以上的硬下疳,但少见。
硬下疳发生在男性冠状沟、包皮内侧、龟头、阴茎、尿道外口等处,女性则主要出现在阴唇系带、阴唇及宫颈。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硬下疳常出现在肛门或直肠。也可出现于口唇、舌部、咽部、乳房、手背等其它部位。
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硬下疳多数在3~6周左右自行消退,留下一个浅表性瘢痕或色素沉着斑。如果采用有效的趋梅治疗,硬下疳可以很快消退。
硬下疳出现一周后局部淋巴结开始肿胀,又称梅毒性横痃,以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最常见。淋巴结黄豆到手指头大小,质硬,无自觉疼痛及压痛,不融合,非化脓性,无粘连。如果硬下疳发生于其它部位,可以出现非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二、二期梅毒(一)症状与体征梅毒螺旋体沿血行播散至全身而出现症状和体征即为二期梅毒。可先有前驱症状,而后累及皮肤、粘膜,少数病人累及骨骼、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
1.前驱症状 二期梅毒的前驱症状有咽痛、全身不适、头痛、体重减轻、不规则发烧、关节痛、肌肉痛等。
2.皮肤表现 二期梅毒中75%以上患者发生皮肤损害。其中以斑疹性损害和丘疹性梅毒疹最常见。有时会出现脓疱性梅毒疹以及梅毒性白斑和皮肤附属器损害。自觉症状不明显。
(1)斑疹性梅毒疹:皮疹数目多,多对称分布,好发于胸腹、双肋部及四肢屈侧。皮损为0.5~1.0cm斑疹,初为淡红色,似蔷薇色,又称蔷薇疹,境界不清楚,充血但无浸润感。以后发展为暗红色,部分皮疹压之不完全褪色。皮疹孤立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如果未经治疗,斑疹性梅毒疹可自行消退,也可发展为丘疹性梅毒疹。
梅毒可引发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危害程度增加,致残致死率上升,损害骨骼系统和危害心血管系统等。
1、螺旋体危害心血管系统。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2、螺旋体损害骨骼系统。引起组织和器官破坏,功能丧失,导致残疾或死亡。
3、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等。
4、梅毒螺旋体结构变异、产生抗药性。每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螺旋体也不例外。变异的梅毒螺旋体如同升级后的的电脑操纵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毒性更强,更不轻易治疗。
5、危害程度增加,致残致死率上升。由于螺旋体变异后毒性增强,对身体器官的损伤程度加重。而且变异后病情发展迅速,加之传统治疗效果差,致使梅毒对身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器官的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血清试验】相关文章:
★ 孕期检查时间表
★ 人工授精
★ 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