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妈妈是超人3》中,黄圣依和儿子疏离的母子关系看得让人唏嘘不已。
为了进入孩子内心,拉近和孩子的关系,黄圣依带着儿子安迪去见育儿专家。
在专家的要求下,母子协作玩起沙盘的游戏。而通过这个游戏,育儿专家指出:安迪潜意识很喜欢黄圣依,但是表面冷漠无所谓,实则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黄圣依在安迪1~3岁的时候完全处于真空期,而3~6岁的时候也只是偶尔陪伴。
孩子的内心因担心再一次遭受妈妈陪伴一小段时间又消失的伤害,于是,便将戒备和抗拒形成了自己的保护墙,关闭自己的内心,不让父母靠近。
育儿专家最后对黄圣依忠告道:孩子0~7岁是最关键的成长期,希望你能在最后一年好好的陪伴他,给他形成一个正确的人格和人生观。
很多网友看完这一期视频后评论说:心疼安迪,他是一个高配版的留守儿童。
然而,无论低配版或是高配版,这些缺乏父母爱的滋养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们人生里的伤痛都是一样的。
情感教育专家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不自信、独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际关系差、容易感到焦虑、畏惧新事物等。
而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没有建立良好安全感的宝宝,成年后离婚率也会提高。
因此,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是尽最大努力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实则是一个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人生到底有多赚?
据全球最权威的脑神经科学家JohnMedia最新研究提到,当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大脑会启动能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也就是说,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更聪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心理学家曾说:探索世界的基础,是内心有一个安全基地。否则,孩子就容易将注意力耗在构建安全感上。
换句话说,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具探索和挑战性。
研究“依恋”的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独立与安全依恋是一体两面,通常,幼儿个体的安全依恋建立得越好,长大后他的人格就越独立,两者成正比。
简单点说,就是充满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具独立性,会更显得乐观和自信。
所以,那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寄托了厚望的家长,与其给孩子所谓的启蒙教育或是增加学习重负,不如好好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事实上,安全感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也是父母给予孩子人生最高的起跑线。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才能呵护0-7岁孩子的安全感呢?
首先,陪伴是安全感来源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给刚出生的小猴子找两个代理妈妈,一个妈妈是铁丝网+奶瓶;另一个是铁丝网外裹了一层绒毛布。
结果无一列外,所有的小婴猴都跳到绒毛妈妈的身上扒着不放。当实验者故意给它一些惊吓,它会立刻飞奔到绒毛妈妈身边寻求保护。
这个实验说明,比起基本生存需求(也就是食物),孩子更需要得到来自妈妈情感上的满足。
而心理学上也指出,孩子3岁之前,心理上与妈妈是一个共生体,心理脐带要在3岁时才能被剪断。
因此,孩子在3岁前的安全感建立,妈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这个时期能和孩子建立安全依赖关系,往往母子间的关系会十分牢固。
那如果没有建立好呢?4-7岁是个补救期,只是走进孩子的内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正如前文育儿专家对黄圣依所说:现在还来得及,希望你能好好陪伴他,建议每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第二,爸爸一定要支持妈妈
心理学家罗夫曼通过纵向研究的方向,研究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曲线,他发现母亲的心理状态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妈妈有安全感,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而在一个家庭中,众所周知,决定一个妈妈是否有安全感的关键因素则是丈夫的态度。
丈夫越愿意温柔待她,越愿意尊重她、体谅她的需求,她就越感觉幸福和安全,性情也就越温柔和稳定,而所有这些都会反馈到孩子身上。
所以,构建孩子的安全感,爸爸一定要支持和爱妈妈。
第三,成长充满意外,需及时引导孩子重塑安全感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诸多的意外,再加上孩子年龄小,安全感是很容易因外界因素而摧毁崩塌的。
如《爸爸去哪儿5》中,有一期节目是嗯哼走地下道,结果因黑暗而产生恐惧,一直哭泣。
杜江知道后,没有指责他胆小或没用,而是对他走完全程进行鼓励和认同。为了不让他留下心理阴影,他引导孩子客观思考眼前出现的令自己感到不安全的事情,然后陪他再去走了一遍。
及时的引导和疏通,会让孩子崩塌的安全感归位。
第四,情景模拟,告诉孩子安全就是勇敢面对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犯错后不肯认错,甚至逃避拒绝道歉。
其实,这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由于年龄小、认知有限,他们总觉得面对会带来伤害,逃避才是安全。
如《妈妈是超人3》中,大麟子不承认碰了饺子的手环,拒绝道歉。邓莎好言相劝,但习惯了逃避压力的孩子索性躲到了桌子底下。
这时,包文婧和邓莎的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借鉴,她们通过情景模拟,扮演学生犯了错误,随后又勇敢承认,获得了老师的谅解。
这种情景模拟,直观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承认错误、勇敢面对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
第五,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在《@所有人》节目中,演员小陶虹曾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当女儿再次啪叽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
这时,沉默中的女儿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从心理学上来讲,吼就是不好好说话,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全感。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说: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有千百种,但要替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所以,在此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学会好好说话,避免将语言化作刀剑刺伤自己的孩子,而是幻化成春风,守护孩子不安易碎的心。
总而言之,给予、守护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件易事,却是教育中最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生儿育女,最困难的就是前几年,却也偏偏就是这几年决定了大多数人人生的归途。
但愿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用心教导和关爱,安全感很足,心灵有栖息,未来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笃定自如。
【孩子3岁前的安全感,比任何物质都重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