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好的食物,但因为某些原因,很多孩子不得不喝配方奶,或者是母乳奶粉混合喂养。而冲奶粉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及健康。
1.长期用矿泉水冲奶粉
我们日常喝的水有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很多家庭都开始购买和饮用矿泉水、纯净水,而且也会用这些水给宝宝冲奶粉。
但相关专家指出,矿泉水不适合婴幼儿长期饮用。因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偏高,如果长期大量饮用的话,会增加肾脏负担,加大患肾结石的风险。此外,还会使宝宝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表现,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
那么,用纯净水来冲奶粉可不可以呢?纯净水又被称之为“穷水”,因为它不含有任何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包括对人体有益的钙、氟等。也就是说用纯净水冲奶粉,会让宝宝失去了吸收某些矿物质的大好机会。不过,这些微量元素宝宝也可以从配方奶以及其他日常饮食和补充剂中获得,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
用自来水可不可以呢?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煮沸后晾凉至40℃左右给宝宝冲调奶粉,性价比是最高的。不过,自来水在输送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管道老化、污染等的影响,水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担心影响宝宝健康,可以安装家庭净水器,过滤后再给宝宝冲奶粉。有一个问题,同纯净水差不多,自来水在过滤杂质的同时,绝大多数的矿物质也被过滤掉了,所以家长要记得丰富宝宝的饮食哦!
有些妈妈表示,如果担心矿物质的问题,用纯净水来稀释矿泉水,再来给宝宝冲调奶粉可不可以。袋鼠麻麻觉得,其实也是一个蛮不错的建议。
2.冲奶粉时先放奶后放水
很多人认为,冲奶粉时先加奶还是先加水都无所谓,其实不然。如果先将奶粉放到瓶子里,再放水冲调的话,当水加到了原定的刻度时,奶的浓度相对来说就高了。我们上面也提到了,过浓的奶会加重宝宝胃肠和肾脏的负担,使宝宝出现 消化不良、便秘、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加水后加奶,这么做虽然能让冲调的奶粉的量比既定的刻度涨出一些,但是浓度合宜,是有利宝宝消化和吸收的。
3.用开水冲奶粉
提醒各位家长,冲调任何奶粉时都不要用沸水,以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 钙、铁等微量元素,如果用开水冲调,会使奶粉中的蛋白质变性,一些维生素和免疫活性物质也会遭到破坏,不能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因此,给宝宝冲调奶粉应尽量使用温水,而且以40~60摄氏度的温水最好。这个温度不仅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促使奶粉等在液体里的溶解,还能保证奶粉里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那怎么知道水温是否合适呢?你可以用干净的水温计测量下水温,也可以将用于冲奶粉的温水滴在自己的手腕内侧,如果感觉温温的,说明温度合适。
4.把冲好的奶放在温奶器中
有些妈妈为了晚上喂奶省事,会提前将奶粉冲好,然后放到温奶器里保温,其实这种错误也是错误的。泡好的奶粉在没有吃过的情况下,常温的环境中最多存放4个小时。若宝宝已经吃过了,可以存放的时间就更短。而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很容易让奶粉变质。
其实现冲也挺快!袋鼠麻麻教你一个快速冲奶的小窍门:你可以将温奶器固定在40℃左右,把奶瓶里倒入适量的水并放入温奶器中保温,将规定量的奶粉放入奶粉盒中待用。等宝宝饿了时,你就可以将奶粉盒中的奶粉直接放入奶瓶里,按照上面晃动奶瓶的方法来给宝宝冲奶了。这招袋鼠麻麻百试不爽呢。
5.奶粉冲的过浓
很多家长,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所以在给宝宝冲奶粉时,经常会多加个一勺半勺的,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会给孩子增加营养,还会让宝宝营养不良。
因为宝宝年龄尚小,肠胃功能还未发育完善,若短时间喝浓度较高的奶粉,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表现,增加了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如果长时间食用的话,还会影响体内血钠、血铁和血钙等指标,尤其会使血钠浓度明显增加。当血液中钠的含量过高时,会影响钙的吸收,使宝宝出现发育迟缓、个子矮小等情况。此外,过量的血钠会影响体内水分的吸收,对神经系统和肾脏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那是不是奶粉冲的稀一些比较好呢?也不是。奶粉浓度过稀会导致宝宝体内蛋白质含量不足,同样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家长在给宝宝冲奶粉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配方奶包装上的冲调方法,不要自己随意增加或减少奶粉浓度。
6.冲奶粉时使劲摇晃奶瓶
为了让奶粉充分溶解,相信很多家长在给宝宝冲奶粉时会使劲上下晃动奶瓶,其实这是不对的!在上下剧烈晃动的过程中,配方奶会产生大量气泡 ,很容易使宝宝出现打嗝、腹胀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吐奶!那怎么才能让奶粉快速溶解又不起泡呢?正确的方法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像这样。
冲奶粉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暗藏很多学问,在水温、顺序、浓度、水的种类等方面都大有讲究,家长们记住了吗?
【给宝宝冲奶粉时千万别犯6种错误】相关文章:
上一篇:孕前服用避孕药 对胎儿有影响吗
下一篇:这些小偏方让你轻松 远离乳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