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想要拥有健康的宝宝,从孕前就要着手进行,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作息方式,才能将早产概率降到最低。
一、早产的定义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体重1~2.4kg。早产发生率约为5%~10%,但却占所有新生儿死亡的 80%。一般怀孕周数越大,早产儿出生时的存活率越高。若早产儿出生时的怀孕周数在28周之前,体重小于1kg就很危险,且有较多的并发症。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极轻体重的早产儿死因前三位分别是呼吸衰竭、肺出血及败血症。除了死亡对早产儿的威胁外,其他伴随而来的各种早产并发症如脑神经系统、眼部的视网膜、肺部呼吸及肠胃道吸收等疾病,常使得整个家庭疲于奔命、穷于应付,造成家庭成员身心及社会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二、孕前如何避免早产?
在尚未怀孕前,许多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都是可能引起早产的因素,如
1.抽烟、酗酒、使用成瘾性药物。
2.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造成泌尿道或**系统感染。
3.工作超负荷及压力过大。
4.营养不良,体重低于45kg。
5.怀孕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6.两胎怀孕间隔小于一年。
7.曾进行人工流产或宫颈锥状手术。
8.曾有早产经验。
这些不良因素,建议在怀孕前就尽量予以改善或避免,进而预防并降低早产的发生。
三、孕期10大危险因素
怀孕时,容易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如下
1.多胞胎妊娠。
2.羊水过多或过少。
3.子宫颈闭锁不全。
4.怀孕中曾接受腹部手术。
5.怀孕12周后的**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
6.高血压:妊娠毒血症。
7.子宫结构异常:双子宫以及双角子宫。
8.早期破水。
9.急性疾病感染及发烧。
10.胎儿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
四、8种征兆可观察
准妈妈应提早认知本身是否存在早产风险,并加以避免或积极治疗,将早产的发生率减至最低。除了定期产检外,平时应观察自己是否有早产征兆或早发性子宫收缩的情况,例如
1.早产阵痛:规则或一阵阵肚子变硬,每小时有5~6次以上的子宫收缩。如不及时就医,子宫颈将会变薄、扩张而导致早产分娩。
2.月经来时腹痛及肿胀。
3.持续性的腰酸背痛。
4.**分泌物增加或夹杂红色血丝。
5.腹部有下坠感或**有压迫感。
6.持续不断的腹泻及肠绞痛。
7.**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体。
8.胎动次数较平常减少一半以上。
五、自我观察宫缩重点
准妈妈可以每天固定2、3次将手放在肚子上,观察肚子是否有收缩变硬,并记录每小时收缩变硬次数与间隔时间。准妈妈应尽量避免久站、上夜班、过度疲累、情绪紧张及过大的压力,这些都是刺激子宫收缩的因素。如果有子宫收缩现象,不要太紧张,放松心情且卧床休息,大部分的宫缩状况都能获得改善。
准妈妈在怀孕37周之前,若发生有规律的子宫收缩或破水,极有可能是早产;如果准妈妈尚未接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筛检,或准妈妈已经接受筛检且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呈阳性反应,可于安胎期间先给予准妈妈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乙型链球菌感染,减少新生儿“早发性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
如果怀孕35周前担心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可考虑给予准妈妈注射类固醇以促进胎儿肺部成熟,减少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教你如何预防宝宝早产】相关文章:
★ 孕妇能吃凉皮吗
★ 孕妇防辐射服
★ 孕妇防辐射
★ 孕妇能养宠物吗
下一篇:解析 孕妇到底能不能吃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