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呼吸的目的在于排除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吸进新鲜氧气,保持气体在人体内交换过程的正常运行。而不同的外部条件或各种疾病对呼吸均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儿童的发热、心肺疾患等,呼吸频率、节律、形式等表现得更为突出。
1.呼吸频率(次数/分)
生理学家认为;儿童肺脏的容积相对小于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呼出的气体量的绝对值也同样小于成人,按体表面积计算,儿童肺的容积仅为成人容积的六分之一,而儿童的代谢水平和氧气的需要则几乎接近于成人。因此,儿童机体内氧的需要,只能从呼吸频率的增加而得到满足。故小儿年龄愈小,呼吸频率越增加。
2.呼吸形式
婴幼儿时期,由于这一生长发育阶段呼吸功能不健全,胸廓运动范围小,呼吸时肺脏主要向膈肌方向移动,故呈腹式呼吸,2岁以后,由于开始行走,腹部内脏器官下降,肋骨逐渐形成斜位,恰与脊柱形成锐角,呼吸肌也逐渐随年龄增长而发达,于是小儿出现了胸腹式呼吸。医学上称之为混合性呼吸。7岁以后,这种呼吸形式更为常见,约占4/5,而单纯的腹式呼吸仅占1/5。但胸式呼吸也常见于9岁以下的女童,仍属正常状态的生理现象。
3.呼吸节律
生后数月内的小婴儿,由于呼吸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迷走神经的兴奋占主导地位,故呼吸节律不稳定,容易出现浅、深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整、间歇、暂停等现象,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呼吸节律仅仅见于正常睡眠状态下。如发现呼吸节律改变往往提示为病态表现。
【揭秘健康儿童的呼吸标准】相关文章:
★ 新生儿呕吐
★ 新生儿眼屎多
★ 婴儿用品的选择
★ 新生儿呼吸急促
上一篇:及早发现新生儿的硬肿症
下一篇:正确测量孩子的头围胸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