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及其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目前仍是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感染的途径
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院内易发感染的几种情况
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
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
住院天数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病房拥挤,或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败血症常见症状
呼吸窘迫。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出现青紫、瘀斑或瘀点。
出现低血压、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
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
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哭声低弱,并可能出现抽筋。
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可发现有感染灶:新生儿脐带炎、新生儿肺炎等。
提示有败血症的其他症状:
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护理措施
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保证营养供给。所以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病原菌未明前,可选择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清除局部感染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并取得合作。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护理一】相关文章:
★ 鹅口疮
上一篇:新生儿出血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下一篇:夏季护理宝宝“冷哮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