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防艾已经不仅仅只是针对大学生以及成年人,随着染艾人群日趋低龄化,防艾措施的实施已迫在眉睫,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他们来说,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促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表率。
前不久,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兰州市教育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规定全市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将开设防艾课,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但各学校对此还是有一定的疏忽与漏洞,校园防艾教育也遭遇着一些尴尬。(《西部商报》12月1日)
如今,高校需要进行防艾教育已渐成共识,但中小学校园开设专门的防艾课似乎还显得有些新潮,难免引发争议,甚至遭遇阻碍。其实,这并非多此一举。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2015年艾滋病学术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今年1到10月,全国15到24岁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面对上述触目惊心的数据,毫不夸张地说,年轻的中学生,已经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以忽略的群体。《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大学生尚且如此,相对稚嫩的中学生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防艾教育,可谓迫在眉睫。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学防艾课却遭遇着尴尬和无奈,缺乏专业教材、没有专门的老师、学校和学生的观念滞后是这方面的三大拦路虎。只要学校予以足够重视,教材和师资尚且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等方式来有效缓解,观念滞后才是一只真正的大老虎。
开展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教育,必然绕不开有关性的话题,而性教育则要受制于国情、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尤其是中学生,除了极少数能坦然面对就是那么一回事的之外,讲究含蓄内敛的大多数孩子都会谈性色变,令授课者很难把握分寸。
其实,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已经足够多了,许多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性话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台面上的敏感话题而已,尤其在早恋现象频繁的今天,根本谈不上为时过早。藏着掖着,不仅于事无补,更会丧失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的良机,一旦有人因为无知而怀孕甚至感染艾滋病,可谓罪莫大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开放,青春期的孩子受到的外界的诱惑不在少数,这绝对是一个比考试分数更现实的问题。权威机构调查发现,某些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都是从高中到大学时发生的,倘若能未雨绸缪,很多感染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当然,防艾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和社会也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协调发挥三方面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青少年性教育体系,才能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只要相关各方能切实转变观念,齐心协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青少年性教育就能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配备专门师资,开设专门的课堂,真正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中小学开设防艾课何以遇尴尬】相关文章:
★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 中国‘超日赶美’79家公司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