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2岁男童酒精中毒身亡”“广西2岁男孩被灌酒后变痴呆”。这两则新闻,让人痛惜。虽然这是两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但实际上这种不考虑小孩感受的“逗小孩”现象,却普遍存在。
这两起悲剧,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长期普遍存在但又被忽略的问题:逗小孩。尽管有些年轻父母反对别人,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的人逗自己的小孩,但更多的人则对这类现象不以为然。一则他们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二则他们认为逗小孩是爱小孩、喜欢小孩的表现,至于其行为是否过分,他们则很少考虑。
大人给小孩灌酒、把小孩抛起来再接住……除了这些“逗小孩”的行为,不少“逗小孩”的语言,也不太合适。比如,网上一则对最常见的“逗小孩”做法的调查显示,对小孩说“妈妈不要你了”的话,竟占有38.14%的比例。
孩子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会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听到这样的玩笑话会觉得恐惧,没有安全感,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行为偏差,有些孩子还会厌恶家长或长辈,会觉得这是来自大人的恶意抨击。
诚然,“逗小孩”并非一定错,合适的“逗小孩”行为,应让孩子快乐。但不少情况是,大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但孩子却接受了不良的影响。一些成年人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逗小孩”的时候换位思考,斟酌自己的行为,“知止以安人”。
【大人“逗小孩” 更应尊重孩子】相关文章:
★ “拼养”的利与弊
下一篇:民办幼儿园光有补贴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