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仅能够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做好早期教育其实是很好的。它不仅是胎教的延续更是未来孩子学习的预知。关于跟多的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幼儿网。
在21世纪的今天,学前幼儿的早期教育受到各方人士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教育机构的宏观目标及孩子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求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培养单位制定一系列适合学前幼儿的发展课程与相关活动摆设,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孩子高技能、高本质的要求与尺度。而幼儿早期行为规范被列入其中之一,并作为必行科目且要做到贯穿始终的工作重点去执行。作为一名幼儿学前启蒙的导师,我感到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要和神圣。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直接反应了他的本质与修养。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的交往习惯则是决定本质与修养好坏的关键因素。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几个方面表现:
一、父母是幼儿行为的第一引导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同是也是孩子初期行为养成中最重要的引导人,在孩子未接触到正规、正式的系统教学前,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最初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按照调查显示,现在很多行为偏差的孩子是由于家长在幼儿行为养成初期的错误引导而导致。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革,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体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酿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吃饭时,把本身喜欢吃得菜放在本身面前,不许别人动筷,挑食等;不肯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图书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分歧群不团结的倒霉因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以后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会成为阻碍他们的良性发展的绊脚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奉献精神和能够团结合作的人才,自私自利的人只会裹足不前,没有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小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心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彰幼儿时,心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表彰,起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拥抱,或是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差别程度的变革。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那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呢?
一、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按照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尺度,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有计划地摆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达到了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的目的。
二、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更有渗透性和随机性。
幼儿很少对本身过去的行为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过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随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我们认准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按照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人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幼儿来园后要学会本身吃饭,本身洗脸等;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没关系碍他人,敬服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敬服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本身整理床铺,我们教育孩子们要本身的事情本身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三、加强个性化因材施教,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大部分都必然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报歉、不敬服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然要因材施教,我们注重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蛮横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报酬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差别,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差别的反应,我们要求教师必需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差别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行为规范
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能自觉地掌握游戏规则,和同伴友好商量、互相轮换角色,体验人与人彼此合作、交往的重要和快乐。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学会了有序的整理玩具、物品归类,并能在游戏中快乐地与同伴合作。如平时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他们往往会因对角色及其行为规范的理解差别而产生不合,幼儿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和不合的行为,即是幼儿学会协调、适应、合作的过程。我们通过开展混龄游戏、混班游戏,让孩子们在合作游戏中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同步发展,在游戏中快乐地合作、交往。
五、抓好家园共育活动,形成大教育网络。
要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需建立起家庭、社会、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我们非常重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广泛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深入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社的教育作用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成效。
【幼儿早期培养好习惯的五个规范】相关文章:
上一篇:早期教育: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好处
下一篇:早期教育让3岁宝宝不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