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对于每个父母都早有意识,误区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进去了。
要培养一个孩子,都他将来奠定基础,作为父母有必要认知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概念是否正确,早教而言是孩子的启蒙急,是父母一门教育必修学问。如三大最常见的误区:1.以灌输学习为主,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各能力的发展。2.把早教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老师,忽略父母在早教中的角色。3.不理会孩子的能力差异,用单一指标来评价孩子的成效。父母们可认真扫描自己的教育方式。
解读误区所在:
1、有相关调查指出:有70%的家庭把早教与知识灌输混为一谈。科学研究早已证实,3岁以前的孩子虽然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将内容死记硬背下来,由于记住的内容并不能提他的心智能力,也无益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反倒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打退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早教是要不得的。
提示:学龄前幼儿的发育特性显示,他们的早期教育的着重点应是培养健康的心理、愉悦的心境、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而知识的灌输和积累主要依赖于孩子的开发,总得来讲,硬性教育知识难以转换成孩子的智能,强调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开发的早教误区,有关专家提议父母能够有效的科学认识孩子的发育时期和特性,选择一些趣味、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游戏、娱乐中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体验,寓教于乐是0-5岁宝宝最佳的学习方式。
2、大部分父母虽提前意识早教的概念,但实际上并没有尊崇早教的理念。比如一些父母,只管每次带孩子去上课,一周一两次,陪着上课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务,就期待孩子能真的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但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学校的问题,而是父母忽略了早教学校和家庭早教的衔接关系:一方面,孩子在早教学校学习的内容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与必要的重复和强化,这是由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早教学校的教学理念也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给与贯彻,以统一的标准让孩子接受持续的教育,而非学校一套,回家就变成另一套,这样的双轨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提示:正如国内顶尖早教专家夏弘禹博士所说的那样,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即使上早教课,也是把早教推给学校,自己却缺乏与孩子进行互动。其实对于0-6岁的幼儿,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这需要父母和早教学校同步去做。比如学钢琴的问题,早教学校会通过音乐课程让孩子先享受弹钢琴的乐趣,一旦他们发现的自己对钢琴有兴趣,父母就无须强制他们,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但回到家,父母仍然需要让孩子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用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学琴,这种贯彻对于早教的成效至关重要。由于中国的早教理念还不太成熟,父母们需要更多引导,了解更多的早教理念,所以除了课后贯彻早教课上的内容,父母也应与幼儿一起在早教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强化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氛围,渲染孩子学习能力。
3、很多父母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会相互比较,即使有时候表面应承,内心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一旦听到人家同龄的孩子会了什么或者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比不过,家长就立刻急于求成的希望早教班能帮助孩子拔苗助长。忽视孩子心理压力,正如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一胎多胞胎的个性脾气都有差异一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并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笨、比不过人家孩子的标签,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也将产生心理危害,而正确的早教方式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提示: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早教机构开始因材施教的探索,许多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都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与个别差异性为前提,让孩子在鼓励和引导中做最好的自己。正如夏弘禹博士倡导的那样,确的早教不是拔苗助长,差异一定有的,而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充分开展的能力,每个孩子都应在一个充满欢乐、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充分培养自己的潜能,这不仅强化早教学校应当贯彻的做法,更是父母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就要树立的意识。
【幼儿早教存误区 教育孩子需谨慎】相关文章:
★ 幼儿家教中的误区
上一篇:这些育儿理念不靠谱 9成父母中枪
下一篇:专家教你 如何正确对宝宝进行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