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中国童话作家郑渊洁写的一篇小短文,觉得很有意思。郑渊洁和郑毅洁兄弟俩喜欢养信鸽,参加信鸽比赛。他们有一个兄弟鸽舍,鸽舍里有一只瘸腿的信鸽,不但出生血统不如别的鸽子,而且因为飞行时无法收回瘸了的那条腿,所以要保持身体平衡就得侧着身子飞,样子很可笑。
有人对郑家兄弟说,这么一只鸽子,形象不佳,技能也好不了,还是不要养了吧。想来想去,郑家兄弟觉得有道理,就准备把这只瘸腿鸽子淘汰掉。他们的淘汰方法却很特别,是把这只鸽子同另外19只血统精良的鸽子送去参加一次1500公里的竞翔大赛,估计是想就此让这只瘸腿信鸽失踪,从而达到淘汰的目的。
这1500公里竞翔大赛是信鸽的顶级赛事,有1千只信鸽参加。1只瘸腿的信鸽夹999只身强力壮的精英鸽子中间,当然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 这只瘸腿鸽子竟然赢得了这次信鸽远程竞翔大赛的冠军,也就是说遥遥1500公里的路程在1000只参赛鸽子中,这只瘸腿信鸽是第一个飞回家的。
这只冠军信鸽现在被郑渊洁兄弟俩宠爱得无以复加,而这宠爱是那只鸽子用1500公里的飞翔、1500公里的努力换来的,它没有放过这唯一的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郑渊洁最后说了两句,让我想了很久。他说: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朽木,朽的是我们的眼睛。到了该纠正朽木不可雕的时候了,我想改其为朽眼不可雕。
朽眼不可雕,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古代有伯乐识千里马,现代有郑家兄弟不识飞行冠军,这都是眼力的问题。可是看走眼的情况可并不仅仅发生在人看动物的时候,却是更经常地发生在人们评判人、尤其是在评判有残疾的人的时候。
从郑家兄弟的这只有残疾的信鸽,我联想到中国的残疾儿童。从中国残疾人网上发布的消息,我知道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推算,全国0到6岁残疾儿童约有139.5万,其中包括听力残疾15.8万、视力残疾10.9万、智力残疾95.4万、肢体残疾43.4万,还有精神残疾10.4万。
这么多的残疾儿童除了适应因残疾造成的那些生活上的困难以外,他们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是入园和入学。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残疾儿童进入特殊学校、或者到普通学校去随班就读,但是残疾孩子仍然会遭到许多具体的困难、甚至歧视。
据全国残联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总数有21.1万人;还有统计说,全国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9%,而残疾儿童入学率却只有 76%。调查还发现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机构尤其匮乏,普通学前教育机构大多缺乏接纳残疾儿童的师资力量和相应的设施,3到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状况在农村尤其亟待改善。得不到适当的教育,残疾儿童又怎么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呢?
从郑家兄弟的鸽子联想到残疾儿童入学,似乎说得有点儿远了。但是,我觉得从那只瘸腿鸽子身上,我们也许能够学到些什么。我从这只鸽子身上看到,其实残疾并不意味着无能,残疾甚至可以和优秀、出类拔萃一起,体现在同一个个体上。
这一点其实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在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美国的海伦凯勒,是在80年代的中国都曾经家喻户晓的残疾人。从出生以后不久,海伦就逐渐地失去了视觉、听觉、和声音,最后甚至瘫痪,成了一个整天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的聋、盲、哑人。但是海伦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和努力,她在自己的家庭教师的帮助 下,一生中撰写了20多本书,获得了十几个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一个为无数后人效仿的楷模。
在中国呢,残疾人群众的佼佼者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聋人舞者邰丽华、肢残舞者马丽和翟孝伟、盲人歌者杨光,还有很多、很多默默无闻、却缺才华横溢的残疾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的时候让残疾与优秀失之交臂的,可能缺失的就是一双识才慧眼、得不到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就像那只瘸了一条腿的信鸽原本可能会遭遇到的那样。
【感悟郑渊洁的瘸腿信鸽获奖】相关文章:
★ 宝宝抠门怎么办?
上一篇: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下一篇:警惕伤害孩子身心10种溺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