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是传统的育儿方式,可是,时代变了,流传恒久的古训是否也要变通?怎样变脸才能更适应现在的孩子?本次专题,记者采访几位家长及相关育儿专家,为你一一答疑解惑。
调查:六成家长赞同古训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育儿古训,流传至今,是否还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家长对此又是怎样看待?日前,某门户网站针对这些问题做过一项调查,近千家长参与其中,热烈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按照性别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有17%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男女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样,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方式。
另外,有64%的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古训,但也有将近10%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现在条件好了,做不到穷养。网友沙沙妈说道:就这么一个掌中宝,确实舍不得让他太吃苦,家里有好吃、好玩的,大人肯定先让给他。
家长观点对对碰
观点一:古训有理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总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很赞同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因为我自身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比她弟弟大五岁。在他们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所以我总是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给孩子。
可是,在生活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总会偏向小儿子一些,物质方面的满足比他姐姐要好些。等他们长大后,一些弊病就出现了,女儿虽然很听话,可也有些自私,很少将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儿子渐渐有些贪图享受,遇事自己不愿解决,总想依靠别人,看来真是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宽裕多了,但男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主要支柱并没有改变。作为父母更要注重培养他坚强意志及生存能力,如果太娇惯就会变得文弱,失去男儿本色。女孩要富养,长大了才不至于在荣华富贵面前栽跟头,当然也要注意引导,不要养成一味贪图享受的寄生虫。
刘阿姨 50岁 医生
观点二:现代社会男女平等
我觉得这个观念太绝对,过去提倡穷养儿,富养女,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男孩自出生以来就被赋予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需要不断磨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才有所作为;而女孩最终是要嫁人的,富养的女孩才可以有更多的见识,有更优雅的气质,为钓金龟婿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也不至于被别人一点点好处及花言巧语所俘获。可现代社会,男女地位一致,女人照样要在社会上打拼,养家糊口,所以教育方式也不应该区别对待。
其次,该富养还是穷养,并不完全由父母意愿决定,这还受每个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素质等具体境况所限制,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去做就行了。
吴女士 32岁 职员
观点三:穷养物质富养精神
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我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从物质方面来说,我觉得都应该穷养。
儿子8岁了,我几乎很少给他买零食,对于他喜欢的玩具,也并不是全部满足他的要求。女儿5岁,从小时候起我就注意培养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吃东西不能浪费,外出不乱买东西等。我觉得在穷养孩子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长大后创造财富的能力。
虽然物质上要穷养,但精神上应该富养,比如偶尔到高档饭店吃吃饭,或者是去听听音乐会,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有空的时候,带他们出去旅游,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水,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希望富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及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奋发图强等优良品质。
卢先生 38岁 公司老板
专家观点: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有家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想穷养孩子都不容易,果真是这样吗?
广州市某幼儿园赖园长指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家长在无形中确实富养了孩子,总是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如果再去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穷养,就有些言过其实,现在的穷养其实更要讲究方法。穷养是要从小培养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等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以尝试适当地给些零花钱,但要教给他理财的方法,比如记账,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是浪费。
其次,要让他意识到,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现在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必要的时候跟他讲讲条件。
另外,要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心态,接受一些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再者,做一个懒妈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喜欢参与家务的,而大多数妈妈太勤快,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才使孩子变得好吃懒做。此外,穷养也要注重挫折教育,让他在不断碰壁中变得更成熟。
一般来说,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比如对待男孩,可以多一点自强不息的教育,不服输,愿意吃苦,要对未来有大志向;对待女孩子,有条件的话学学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在家里,有意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相关文章:
上一篇: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下一篇: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