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昵称不宜一直叫
在各种儿童娱乐场所、幼儿园门口,我们可以不时听见宝宝之类的称呼声此起彼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心肝宝贝儿、心头肉,因此,在有的家庭,这样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
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称呼孩子的名字。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 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 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
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小朋友了,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如果父母仍旧宝宝地叫着,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警惕:孩子昵称不宜一直叫】相关文章:
★ 孩子为什么顶嘴
上一篇:家长少跟孩子“斗心眼”
下一篇:父母对孩子的自恋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