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出生后,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小家庭不再是1对1的关系,你需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宝宝身上,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份额会越来越重。妈妈们可能猛然惊觉,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座天平,你并没有做好平衡,而这两者在你的心中,到底孰重?孰轻?
Case
井鸿看起来疲累而颓废地站在家门口,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掉头下楼——去任何地方,办公室甚至是街边的网吧、游戏厅,而不是这个虽然充满了吵闹的声音,却完全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家”。但他还是振作了一下精神,掏出钥匙。
打开门,是妻子韩琦忙碌的身影,耳边是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即便井鸿重重地合上门,似乎也没有分散这位母亲一丝一毫的注意。
“我们谈谈好吗?”井鸿清了清喉咙,想引起妻子的注意。
“没看我忙着嘛。”韩琦的话语中透露出浓浓的不耐烦。这让井鸿本来就绷着的神经突然断裂。他终于向她大吼大叫起来,控诉着一年来她对他的忽略。
韩琦呆住了,她没有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丈夫会对她喊出这么多不满,而这些不满让她的心中逐渐积蓄出了泪水——你知道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心血?照顾孩子是多么难的吗?而你都为这个家做过什么呢?凭什么来指责我?
终于,这次争吵,随着一声重重的甩门声而结束了,就好像他们之间关上的那扇心门。
妻子说:
井鸿变了,他不再是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我的生活完全被孩子填满。不仅要在公司努力工作,每天还有这一大堆琐事,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点儿疏忽都可能变成一件大事。而他却对我的繁忙视而不见。
不帮忙也就算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讲话变得奇怪起来,拐着弯的找我吵架。前面是一堆烦乱的琐事,背后又是他情感上的攻击,实在让我有点儿力不从心,搞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了,最后只能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恶劣,我们的关系越来越降至冰点。
丈夫说:
韩琦变了,现在想要看到她的笑容是难上加难。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这个世界上她只会对那一个人笑——我们的孩子。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韩琦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对我也越来越没有耐心。一开始我想要帮忙分担照顾孩子,但是她总是嫌我做得不好。之前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但现在面对我的永远是她缺乏耐心的表情,我已经不记得我们多久没有正经说上一句话了。我不明白,难道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我必须要和我自己的孩子,去争夺我妻子的一点关注吗?
亲子投票(50位网友妈妈的投票)
1.你认为亲子关系重要还是夫妻关系重要?
A 亲子关系 15%
B 夫妻关系 17%
C 一样重要 68%
2.你是否有偏重某一种关系的倾向?
A 有 73%
B 没有 27%
3.你认为这两种关系的平衡是否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A有影响 79%
B 没有影响 21%
4.你是否曾有意识地调整两种关系的平衡?
A 有 43%
B 没有 57%
家庭生活是一座天平
妈妈们也许以前没有预料到,婚姻生活的平衡会因为小生命的诞生而被打破。这个小天使给家庭带来了喜悦、幸福,同时也带来了洗不完的尿布,经常需要冲泡的奶粉,及不同音量的啼哭声。这些都让毫无经验的妈妈手忙脚乱,疲于应对。
原本属于夫妻两人的二人时间被理所当然的分割了,而这份分割出去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夫妻间轻声细语的时间缩减了,携手同游的机会减少了,甚至当宝宝终于睡着,妈妈可以有一点儿自我空间的时候,也只想放松地躺在床上补上一觉,懒得和守候在身边的先生说上几句话。
就这样,家庭生活的天平逐渐倾斜向亲子关系这一边,夫妻关系的筹码仿佛越来越少。这种失衡是危险的,它必然会引起许多后遗症——
1.家不再是吸引人的港湾
有的妈妈会发现,爸爸不再像往常一样,一下班就回家,而是习惯和三五好友在外面吃饭、聊天、喝酒……有的妈妈甚至觉得,家不再是爸爸眷恋的港湾,而成为了一个需要躲避的地方。爸爸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越来越晚……这时你就需要注意了!
2.争吵越来越多
即便宝宝出生前,夫妻两人是相敬如宾的亲密关系,但当宝宝出生后,有的妈妈会发现夫妻两人之间的争执开始越来越多。两个人似乎都对彼此有很多不满,而通常这种不满无法通过一次争吵彻底解决,于是争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最终导致两人的渐行渐远。
3.不再亲密聊天
有的妈妈觉得,在宝宝出生前,自己和爸爸是无话不谈的关系,两人经常因为某个话题而展开兴高采烈的讨论。但自从宝宝出生后,妈妈和爸爸说话聊天的次数逐渐减少,而这部分时间被照顾宝宝占据了。夫妻两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渐渐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地沟通导致了双方关系的逐渐冷淡。
4.外遇的危机
当家庭中的争吵越来越多,两个人的关系更加趋于紧张。有的妈妈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到宝宝身上,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当夫妻间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夫妻间的各种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婚外情等问题发生。
妈妈:别做一匹战马
有很多妈妈的育儿态度,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战斗:旷日、持久,不能马虎犯错。但是妈妈们,不要忘记了,你在这个家庭中不应当是一匹不断战斗的战马,孤独的战斗并不会带来彻底的胜利,只有安排好自己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平衡,才能让整个家庭处于和谐安稳的状态当中。
妈妈在整个家庭生活中无疑是奉献的,但往往这种奉献忽略了方法,太过偏向于某一段——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而导致两者间的不平衡。任何一种关系都是需要靠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看似稳固的婚姻生活也是如此。
新手妈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爸爸的忽略和疏远。由于对育儿不熟悉,人手有限等原因,妈妈照顾宝宝的时候无暇顾及其他,因为太过于专注,而忽略了爸爸的感受。因而让原本和自己亲密无间的爸爸感觉到失落、孤独,引发不满情绪。甚至有的妈妈为了照顾宝宝而和爸爸分床而眠。这一切都是导致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天平倾斜的重要原因。
很多双薪家庭中的妈妈,在公司辛勤工作,回到家还要照顾宝宝,面对繁重的家务,对爸爸情感方面的需要没有精力满足。而且育儿生活中的劳累,让妈妈的耐心变少,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劳累,都会让妈妈比以前更烦躁。爸爸育儿,难免会做错事情,此时的妈妈如果对爸爸大发雷霆,很容易埋下不满的种子。就像在婚姻中藏下一颗定时炸弹。渐渐的,妈妈觉得爸爸没有对自己那样体贴,当夫妻间长期无法沟通时,争吵就发生了。
妈妈们,别做一匹孤独的战马,自己驰骋在育儿的战场上,别忘了你还有一位忠实的战友——爸爸。为什么不接受他,引导他加入你的育儿战线呢?即便他一开始粗手粗脚,但他仍然有可能成为育儿达人!在你耐心接纳他和你并肩作战的同时,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天平也许就会停止大幅度的倾斜,而这是保证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爸爸:宽容与爱是万灵药
妻子对家庭的付出,相信爸爸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支撑着爸爸辛苦工作的原因,正是家中的妈妈和宝宝。
家庭的天平不平衡,并不都是妈妈忙于育儿造成的,爸爸也要对此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妻子的劳累你看在眼中,怎能无动于衷呢?
不要觉得自己在育儿生活中帮不上忙。的确,爸爸相对妈妈而言是比较粗心,但这并不妨碍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早期育儿中表现出来的有心无力,会随着不断的练习而消失,你也可以成为育儿高手呢!
爸爸作为有担当的男子汉,看着妈妈白日辛苦工作,回到家为了孩子和家庭忙碌的时候,当然要表现出来你对家庭的这份爱,拖拖地,洗洗衣服,分担一部分家务,和妈妈一起进行劳作的时候,夫妻间的感情自然会更加升温。
妈妈由于产后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有时会感觉烦躁不安,这时的爸爸应当拿出自己的宽容去对待妈妈的一点儿小情绪。不要干等在一边,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和妈妈沟通,制造一些浪漫。一束鲜花,一顿晚餐,一场电影……你的体贴会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情绪,这样的夫妻关系,又怎会有冷淡存在?而这,都是爸爸可以做到的!
当然,爸爸也有情绪失落的时候,但不要放任自己这种颓废的消极情绪,要知道,虽然妈妈有时会忽略你,但这都是因为她在为了你们共同的家而努力,为了你们爱的结晶而劳作。不妨和朋友聊聊天,自己排解一下负面情绪,虽然家庭上的事情帮不上忙,你可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努力冲刺,为妻子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样一起努力的双方,夫妻关系当然不会冷落。
爱也是需要技巧的
别怀疑,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爱并非不需要技巧,适当地运用爱的技巧,不仅可以平衡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之间的比重,还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情绪更加饱满,何乐而不为呢!
1.过过二人世界吧!
偶尔重温一下从前的二人世界吧!将孩子托付给朋友或家人,去逛逛公园,看一场电影,讨论一些最新的八卦或电影情节。将宝宝和家庭琐事都抛掷脑后,在只有两个人在的空间中寻找下当初恋爱的感觉,及时修复下有倦怠趋势的夫妻关系,重回甜蜜。
2.周末亲子活动
周末全家总动员,一起出门逛逛吧,和爸爸一起野餐、溪边戏水、进行一些全家人都可以进行的健身运动,这正是让家庭气氛和谐的好方法。
3.信任爸爸的能力
与其用责备来打击爸爸的育儿积极性,不妨耐心点儿把他培养成育儿高手。只有当他了解了妻子的辛苦,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康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样的他会更加理解你这段时间对他的忽略。即便工作繁忙,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也还是可以抽得出来的。妈妈别总把自己当成育儿的一把手,适当的时候示示弱,让爸爸也有表现的机会,这样爸爸可以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中,从而稳定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之间的平衡。
4.时时沟通别抱怨
抱怨是最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如果你有对爸爸的不满,为什么不及时和他沟通解决呢?谈话的时候应当平静而恳切,双方来研究出怎样能达到平衡的状态。时常交流,告诉他你对他某些行为的不满,比唠叨抱怨和发火更有效果。
5.别做清洁工,适当放松
别让自己茫然地进入忙忙碌碌一手包办的境况中,适当偷个懒,打扮下自己,如果夫妻关系确实开始紧张,先反省下是否真的需要调节下生活节奏了。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双方一起做:看电视,你可以躺在他的怀里一起看;睡觉,可以牵着手一起睡,这些让对方感觉到甜蜜的小动作,都是平衡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灵药哦!
【夫妻VS亲子,孰重孰轻?】相关文章:
★ 妈妈我从哪里来?
上一篇: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
下一篇:“隔代教育”的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