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成长,所接触的人与事物都越来越多。但是在之的交往过程中,有的孩子很积极主动,而有的孩子则表现为退缩、看到陌生人时甚至会哭泣,当出现如有人抢了他手中的玩具时,不知所措,只是哭泣。
场景一:一个中班4岁左右的孩子,尽管入园已经1年多了,但至今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母亲去接他的时候,总是看到他一个人玩;在亲子活动时,别的孩子都高兴给家长表演唱歌,只有这个孩子不会唱,老师对这孩子评价是很老实、听话。
分析:这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因为老实、安静,所以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同伴、老师等的交往机会,也不受老师的关注。且还比较胆小,不敢当众表演。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应和老师协商,让老师多给一些关注;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与他人交往,提供榜样,也提供交往的机会;最后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二:在家里,孩子不停地想着怎么玩,嘴里还叫嚷着“奶奶,过来一起玩,你来演小黑熊……”,可是只听见“奶奶不行了,累了,你自己玩哈……”。过了一会儿,孩子也觉得没意思,把东西丢在一边,不玩了。要求奶奶带他出去玩,可又听见:“不出去了,奶奶走不动了,我们在家写字好不好?”听到这里,孩子更没劲了,索性什么也不做了。久而久之,孩子什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也只是安静地呆着。
分析:这反映了由老人抚养孩子的一个弊端,由于老人年岁已大,不能长时间的陪孩子游戏、带孩子活动。长此以往,孩子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们应及时注意孩子的变化,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多带孩子出去,可以参加你的活动,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场景三:“给我电动车!”A向B命令道,“不给!”B边说边牢牢地抱紧电动车。“不给也得给!”A说着便上前去抢,B哭了。B回到家里,“你真是个窝囊废!”妈妈向B说。“……”B不吭声。“人家抢了你的东西,你就应该再去抢回来。”妈妈更生气了,不禁吼起来。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低着头,抽泣着,一声不响。
分析:案例中的A和B两个孩子都没有交往策略,A想玩B的电动车,除了命令、抢以外不会别的方式,而B呢?不会与A交涉、也不会求助。对于这两种孩子,应培养他们交往的技巧,父母以身作则用适当的方式与不同人交往,学会与他人商量;同时利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对于A,让他体会B玩具被抢了以后的悲伤;而对于B,还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坚定自己的立场。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上一篇:让宝宝学会面对现实
下一篇:1-3岁自我保护能力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