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而其存在形式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据9月5日《中国青年报》)
“在家上学”其实就是“现代私塾”的另一个代名词。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之,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家庭教育。毫无疑问,“现代私塾”是针对当前应试教育弊端应运而生的产物,带有少数高层次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影子。但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我看未必。
知识的传授固然是快乐而个性的,更尊重孩子的爱好,但教育的层面却必然单一浅薄,因随意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很难保证教育品质。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方面的素质显然会强于普通孩子,但以大部分知识的空白乃至荒废作为换取个别素质的突出,值不值得、可不可行还是一个尚待商榷和思考的问题。拿孩子当教育的试验品,必须要慎重而行。
此外,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性格品性的全面塑造。一个或者几个脱离了学生群体和学校大环境,封闭在小环境中学习的孩子,或许在一段时间内是“自由”成长了,既没有管理约束,也远离了课业负担,但长期来看弊端突出。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学校的作用和功能除了传授基本全面的知识外,还是一个引导、培养孩子与社会交往的“群体舞台”。这种教育功能,都是“家庭私塾”所无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在家学习”,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轨道上来,参加高考上大学之后要就业融入社会。很难相信,没有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在家学习”的孩子能适应和通过高考。
事实上,“在家学习”终归是一种富人教育消费的传奇,并不具备可复制性。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是一回事,有没有财力支撑是另外一回事。少数有经济能力的富人可以为子女选择这样的教育路径,因为他们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教育风险,没有后顾之忧。“在家学习”失败了,完全可以送出国去留学。但对于大多数没有条件和能力承受这种教育风险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在家学习”注定是一条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徒具观赏价值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前这个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家学习”应该得到宽容和认可。但宽容是一回事,却不必人为赋予其过高的责任使命,这是“现代私塾”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相关文章:
★ 孩子学音乐的好处
★ 幼儿家教中的误区
★ 适合宝宝的儿歌
上一篇: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下一篇: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