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来回答一些网友问题。
网友:现在孩子总学大人的口吻一生气就说不要爸爸了或妈妈了。有时还打人也很苦恼,不知怎么办?
齐常才:实际这个问题是孩子的一种模仿游戏,模仿之后演示给大家的一种游戏。学大人的口吻是因为我们大人提供了一种他可学的语言或者这种语气,所以他学到了,学到了就要练习,练习出来就变成这样子。有时候打人,这种打人我觉得也是一种学习,实际我们要知道有的孩子可能和小朋友在一块儿玩过去碰人家一下,咱们成人会说别打人家,别碰人家,实际他在打招呼,你可以说你是不是在和他打招呼呢?换一个词,打招呼,而不是打。对孩子而言,他的身体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他去碰谁有时候会重有时候会轻,当我们把这个语言的打联系起来,咱们会认为是打,他认为是打招呼一种交流模式。第一,我们少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成人的信息,因为他最喜欢模仿。第二,和孩子的交流要注意成人的交流我们和外界交流过程中在孩子面前的时候不管和谁交流还是减少成人粗俗的语言,少让他模仿到这些。要看我们的孩子有多大,比如孩子现在3—6岁的话,我们要有效的限制和约束他这样的行为。当孩子一生气说不要爸爸妈妈就应该立刻制止,如果再说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爱你。
主持人:如果打人呢?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打人的这种毛病。
齐常才:实际打人是一种挑拨,我有能力了,尤其是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易发生冲突或者自己不开心就趋向于外界,比如自己的事自己没做好把脾气发泄给某人,实际这是很不好的一种方法,他的这种发泄压力的方式非常不好,因为会让他形成我什么都往外泼不负责任的习惯,都是因为别人我没做好,会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当他做不好的时候,尤其是他会打谁的时候,我们更要有效制止,你这样做不对,你没有权利打我,没有权利碰任何人。你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语言上强烈制止,再加上让他独处。
主持人:如果小孩1—3岁估计会说话差不多。
齐常才:1—3岁这个时候好解决,因为他的自我独立能力还不是很强,他还很依赖父母,这时候为了依赖父母他会听父母的话,你如果再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就不爱你了或者我们就离开你,当他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马上离开他,离开他的视线,剥夺他的情感关注就可以了。
网友:孩子在老家父母那里寄养,一年也看不到几面孩子,然后孩子学了一口外地口音,不会说普通话,没办法和妈妈建立语言上的交流,怎么办呢?好苦恼。孩子平时喜欢一个人独处,也不喜欢和其它小朋友玩,抢别人手里的东西,不给就动手打人。全家人都得让着他,是不是成长过程出现心理问题了?要怎么解决?
齐常才:对孩子而言,这个孩子也没说多大,如果他是3岁之下的话,实际给他一些声音的信息比如普通话,比如讲故事,故事集录的音讲给他听,多给他讲一些故事,实际他模仿能力,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很快就能模仿一种普通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应环境或者适应信息和语言信息环境是非常快的,他很快就能模仿到所谓的标准的口音。实际这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尤其是孩子以前没有在父母身边给予的爱、关注少,造成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不够强或者没有有效的建立起自身的安全感来,他一直处在不安全的环境,认为如果这个环境的东西我如果不占据不占有的话,马上会消失掉。如果这些东西消失掉我就没有了,所以他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占有欲,这个占有欲会非常强。这段时间做父母的一定要给他更多的爱,给他更多的关注,包括给他讲更多的比如妈妈爱你爸爸爱你,三个人一家三口多在一起做一些游戏,比如父母可以和他做一些藏猫猫游戏,三个人一起藏猫猫,还有争抢游戏,比如爸爸把孩子抢过来抱在怀里,妈妈从爸爸怀里把孩子抢过去,来回互动抢夺孩子,这样实际是一种亲子互动,这种互动让孩子非常快建立起安全感,我属于谁,我是有人爱的。在与外界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大家所认为的负性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掉。
网友:四岁的儿子总是逆着我的要求做事儿,比如让他快点儿穿衣服上学,他就是越加的磨蹭;要是不理他吧,他就做事儿很迅速,真气人。为什么和我对着干?请问如何做才好?
齐常才: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和孩子之间实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亲妈妈们,非常愿意为妈妈做一些什么事情,如果有冲突的话是因为妈妈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没有有效建立起来。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爱你,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首先让孩子认为妈妈是我的,妈妈爱我,先让他这种意识建立起来。当这个意识建立起来的时候,孩子就非常喜欢听妈妈的话了,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他就会很自然做妈妈希望他做的事情。妈妈需要这样去做。
如果是爸爸的话,因为儿子3岁以后的孩子和爸爸会形成一种冲突,这叫情感冲突,就像男性和男性的冲突一样,说明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低,爸爸没有自己的男性雄壮的形象,在家里没有一定的地位,太让着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平时在家里多和孩子玩一些对抗游戏,比如拳击,一定打赢他,不要让着他,该怎么赢就怎么赢他就好了。把他当成一个男子汉一样和他交流撞击就好了,没必要让着他,过一段时间他这种粗暴的行为就会消失。
网友:儿子5岁,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马上抱着我的大腿哼哼唧唧的让我给他买,不然就大哭大闹抱着大腿不走,怎么哄也不行,把我闹得见到玩具店就绕着走。我怎么做能改变这个状况?
齐常才:这个孩子有非常强的占有欲望,是占有欲望让他变成这种行为不能自控,所以说这个孩子就像咱们之前所说的要给孩子情感的交流支持,而不是物质的给予。可能以前给孩子的物质太多,以物质代替情感,而这时候少给一些物质比如少给他买一些玩具少给他买一些衣服类或者吃的东西,要给他更多的拥抱和爱。比如可以多亲吻他或者多拥抱他,多鼓励和支持他,多一些情感上的给予,少物质上的给予,慢慢扭转他的习惯,因为他的关注趋向于物质而不是情感的需求。如果孩子哭闹,此时这种行为他内心更多需要爱,如果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离开他的视线,他已经五岁了,我们可以把他抱着撇开放在那儿,他可能会追着跑,我们跑得更快,我们马上跑开离开他的视线。
主持人:做父母其实没有必要绕着玩具店走?
齐常才:没必要。
主持人:让孩子直面。
齐常才:当我们平时要给他更多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然后减少物质上的给予,就像我们脱敏疗法一样,可以长他去玩具店,再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还是剥夺他的情感,比如不理你了,强化他对物质非常强烈的欲望,随着当他状态非常好的时候给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或者给他更多的爱,我们就可以让他改变对物质强烈的需求欲望。
网友:我家宝贝3岁半了一问她喜欢谁她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姥姥什么的全搬出来说一遍,好像怕得罪谁一样,这样的情况正常吗?
齐常才:这样的情况实际说明这个小家伙很自然的他小的时候我们给他的爱少,或者给他的关注给他的情感比较少,或者给他的拥抱也少。他为了得到更多的外界关注,他会以一个以讨好别人的方式来得到,就像上面一个问题一样,强烈的需要玩具一样,他是语言上的需求。比如说我如果做得好大家都关注我,实际我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被关注。我们平时不管谁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给他更多的拥抱或者说当他睡觉之前多陪陪他,陪他的时候多抚摸抚摸身体,这样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情感强有力的关注,这样他的情感意识将会弥补上,他就会状态越来越好。他这种讨好外界的模式就慢慢消失掉了。
网友:我家宝贝特别喜欢人多,朋友来了要给人家表演节目、唱歌,但是好像有点耐不住寂寞,打人吃饭的时候说话她要叫不要说话了,大人不理她就开始拿桌子上的菜乱弄,这样好吗?
齐常才:这个问题跟上面问题有点相似,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大家都会理他都会关注他都会看他或者都会制止他,实际给他一种关注。当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还是少去说他,或者哪怕不去用目光看他,实际他这种行为反而会少。可以在这时候忽略他不好的行为,就当没看见,他实际这样做的目的让我们去关注他看他,如果不去关注不去看他,这种行为就会消失掉,因为没有意义。
网友:我家宝宝四岁,一直都是姥姥姥爷带,可是突然老人要回老家,孩子只能我来带,可是宝宝不亲我,更多的时候顶撞我,气的我想揍他,可又怕更不亲我,搞得我左右为难,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做更好。
齐常才:这个宝宝4岁不知道是男孩女孩,4岁的孩子确实应该给他有效的约束和限制,让他建立非常正确的行为。这时候当他出现比如顶撞的时候要强有力的制止他这种不好的行为,这是其一。其二,告诉他如果再这样做妈妈就离开你,你自己独资呆一段时间,自己想一想,要强有力给他这样严厉的语言批评和行为上不关注他的批评或者剥夺对他的爱。这是父母要做的。当他状态好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或者多拥抱他,之前和他的交流是有冲突的,他小的时候可能没有时间理他,现在去理他就会出现教育上的断层,之前没有交流忽然和他交流就好像以前是陌生人忽然两个陌生人交流,他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要给孩子一段时间和你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模式,所以要多给他交流支持情感上的交流和爱。
主持人:我们通常说的亲子沟通很多人理解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沟通称之为亲子沟通,现在很多情况是孩子是由再长一辈的人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来带,这个亲子沟通是不是涉及到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称之为亲子沟通,隔辈的亲子沟通会有什么样的不一样,他们怎么做更好?
齐常才:作为姥姥姥爷来说,实际他们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做父母的不要干预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不要走进他们的交流模式。当孩子独处姥姥姥爷独处的时候,做父母的如果再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你们建立起你们自己的一种沟通交流模式,就不会出现孩子和姥姥姥爷和父母发生冲突,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现在隔辈亲,如果姥姥姥爷祖辈对孩子的沟通方式不正确,对孩子溺爱无条件的百依百顺,父母做起来比较为难,他想去纠正孩子某种不良错误,因为祖辈在那儿,父母这时候的沟通方式应该怎么样,怎么让孩子更听话扳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
齐常才:你所认为的当父母看到了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非常宠自己的孩子,正在宠的时候你不要过去干预,比如看到了没必要理他们,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去了,那是他们之间的事情。当就剩下父母和孩子的时候,比如老人不在,这时候要给孩子设定一个非常好的原则性的东西,比如说这个事情你不能做,比如说有时候对姥姥姥爷不尊重那是要强烈制止的。孩子能分清谁是他最主要的人,父母的地位任何人代替不了,不管对孩子多好,任何人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作为孩子而言,实际父母说什么让他变成什么样的人实际孩子就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走,而不是按照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意向去走,抓住这个宗旨就好,这是人的本性的东西。
主持人:父母只要给孩子打好原则性的基础,至于剩下的姥姥姥爷其它的影响对孩子不是说特别大的。
齐常才:对。前段时间有一个家庭我去家庭作客,也是一个大家庭,家里有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孩子去了给我拿了几块糖,说齐老师来吃糖,给我放到口袋里几块糖,是他最好的糖。这个孩子能够对姥姥姥爷非常好,因为父母对老人非常好,他看到了,当父母不开心不高兴或者看到老人做的事情不好的时候或者觉得太借鉴的时候就会说爸爸妈妈这些东西要它干什么,扔了吧,孩子会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能这样对老人,这样对老人是不对的。实际这就形成了他很小的时候就模仿到父母怎么去对他的父母,他模仿到了,实际模仿到了让他改就很难了。作为父母的,真的要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提供让他建立非常好习惯或者行为习惯或者语言习惯的环境,一旦当他建立起来了,让他改就很难。
主持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网友:我家孩子3岁半,谁要是让他不高兴或者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歇斯底里的嚎叫或哭闹,我此时就冲过去揍他,老人马上就阻止我,冲我喊着说孩子还小,不能打孩子。现在孩子是一天不得意闹上4/5次,弄得我下班晚回家,尽量不听到孩子闹,这样我会好受些,但是我又怕孩子教育不好,以后更难办。请专家给个好的建议。
齐常才:家庭形成非常混乱的教育模式,孩子有孩子的模式,比如孩子既想和姥姥姥爷和老人去交流,这时候父母又干预进来,做父母的又干预进来,会形成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就像上边的问题所谈的一样,实际做父母的应该更多给孩子一个行为原则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要遵守这个行为原则,如果不遵守这个行为原则我们就会忽略你,剥夺你的情感,那就好了。当这种情况实际做父母的没必要上去阻止什么,让他哭让他闹,如果说是之前我们看到什么原因在闹我们不去管,我们可以躲着直当没看见,当孩子平静下来我们再去问怎么回事,是谁的问题谁的原因我们再帮他们解决,平静地帮他们理清解决掉。如果是孩子的问题的话,把孩子叫到一边批评。
主持人:在教育过程当中亲子教育过程当中打孩子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是吗?
齐常才:打孩子是这样的,不管孩子多大,你打他给他的是一种关注,因为你不知道打他有多重他能够承担多重,打孩子有时候会出现没效果,你打了他越打越逆反,跟滚刀肉似的,你打我吧,你批评我吧,我没事,照样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孩子最怕的就是他的情感被剥夺。就像我们听说的孩子的冷暴力一样,我不理你,这是最有效的。
网友:我儿子19个月,平时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都带他在小区健身场玩。每天都接触很多大人或者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儿子每次见到小朋友都要躲着,好像非常害怕。前一段时间,有个大点的小女孩,非常友好的和他拥抱,可能我儿子没做好准备,一下被拥倒了,当时摔的大哭。难道被吓到了?并且平时一起玩的一个孩子总是抢他的东西,难道就是这些原因?(这只是我自己推测,其实在这之前宝宝也不是非常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请专家帮我分析一下我的宝宝属于什么情况,我应该怎样改善这种情况。谢谢!
齐常才:这个宝宝一岁半左右,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有一个这个时期和母亲之间有一个相依存期,这个时期如果做母亲的没和孩子有效的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这时候分离太快了,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对外界恐惧不安,因为觉得父母不要他了。当母亲离开他的时候,他就非常不安,非常不自在。作为母亲要给孩子更多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还有情感上的拥抱或者身体上的抚触,更多的让孩子体会到妈妈对他的爱,让他的安全感更加的强大起来。当安全感强大之后他再走向外界的时候可能这种情况就会消失掉,他就不怕外界了。这是其一。
其二,父母对他的保护过重,他没有之前比如一岁半之前没有有效的锻炼自己的身体,比如自己身体的支配性或者对外界如何躲避危险,对外界的危险躲避的这种模式没有建立起来,他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身体或者如何躲避外界危险。就像我们所说的,在给他更多爱的同时要放开,不要对他保护过多或者干预过多,让他有意识上的独立。
网友:我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每天为了督促他写作业很是费心,拖拖拉拉,总是等到我大发脾气后,他才认真写作业。请问我如何改善这种情况,这样下去我可受不了。
齐常才:这是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的问题,父母一下班回家盯孩子做作业,一盯两三个小时,孩子磨磨蹭蹭就是不做,做完都十一二点,父母觉得烦死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就是因为没有给孩子限定比如给他一定的就是咱们所说的三到六岁的时候没有给他有效的比如说约束和限制,这是其一。其二,作业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之前。可能他小的时候父母一直督促他做,你做做这个他才去做,如果不做的话可能罢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之前要给孩子建立一个你这件事情必须做,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事情,要给他一个信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就是自己的事情。之前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父母不陪着我就不做,形成了这种思维意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这时候这个孩子更不应该去关注他,比如平时做小事的时候在家里给他分担一些任务,比如做简单的事情做完给他鼓励和支持,不做给他批评。比如让他帮妈妈把地扫了,把地扫完之后可以给你一个奖励,可以给物质奖励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这是其一。其二,孩子这个时候比如说给他一个任务,不管哪种交流模式,一旦答应这个任务必须完成,不完成就要批评,让他有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件事情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完。这个孩子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你不看着我,我不干事,这时候应该强化他,在有效的时间内做一些事情,如果做好给予奖赏,如果做不好给予批评或者不关注。
【齐常才:如何有效亲子沟通】相关文章:
★ 如何教宝宝唱儿歌
上一篇:如何帮助半岁宝宝树立自信
下一篇:解密:你的BB为什么要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