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宝宝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宝宝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
父母无法为宝宝设计未来,但父母可以为宝宝的未来铺就好脚下的道路,使他们更容易适应未来。如何铺就这条道路?那就是放手但不放任。在给予宝宝自由的时候,也要明确规则,有些规则针对宝宝,有些规则则是针对父母自己……
营养摄取的规则
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1岁以内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所有条件具备的妈妈,都不应剥夺宝宝的这一权利;如果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需要配方奶补充或替代母乳的,也应充分保障供应的及时和足量;1岁以后辅食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及时介入,也是宝宝均衡摄入营养,保证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Rule1: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
宝宝对食物的选择,除了口味以外,多来源于对亲密接触的成人的饮食习惯的模仿。家里冰箱里如果只有牛奶,那么宝宝也会喜爱喝牛奶;如果存放许多软饮料,那么其中的各类添加剂、色素等自然也就进入宝宝的体内。因此,对不健康食品的态度是:家里不存储,超市不购买,万不得已时,偶尔、少量为宜。
Rule2:避免挑食和偏食
父母除了要尽量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宝宝面前不要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厌恶和喜爱外,也不得强迫、威胁和哄骗宝宝尝试某种食物,否则容易造成逆反。
宝宝对新食物的谨慎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父母应耐心地向宝宝讲述这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可以让宝宝尝试着先少吃一点,慢慢适应调整。丰富营养的菜谱、色香味俱全的烹饪手艺,尤其对菜式的造型要求,都有助于激发宝宝的食欲。同样是炖蛋,如果在一个模具中做出小熊的形状,然后一勺勺地开始品尝“小熊”的身体,会让进餐过程变得有趣。
Rule3:不要赋予食物特殊的意义
食物并非吃入肚内就一定会被摄取营养,积极的进餐情绪会帮助食物消化。有些父母为了让进餐不再变得有压力,会对宝宝说:“把这口饭吃掉,待会儿妈妈给你吃冷饮。”表面看消灭了碗中的食物,但实则引诱宝宝把不健康的食品作为终极目标。
有时候,父母也会通过食物来强化宝宝的某些行为。比如“你先把地上的玩具整理好,爸爸带你去吃Icecream”,或者是“如果你不把这些玩具整理好,爸爸晚上就要给你吃你最不喜欢的蔬菜”。无论是作为奖赏性质还是惩罚性质出现的食物,都改变了食物降低饥饿的天然属性,而赋予了某种特殊的意义。
运动的规则
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每个宝宝都渴望运动,运动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的自由天性。在给予宝宝发展自由的时候,也必须设立一定的规则。
Rule4:安全第一
任何运动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父母要做好防护措施,也需要给予规则约束。比如宝宝喜欢攀爬,但窗边的桌椅是绝对要禁足的,最好移走;墙上的插座绝对不能触碰,也可以用一些保护装置填塞或暂时封贴。如果有类似的危险动作,父母可以选择“声势浩大”的责骂甚至体罚,因为疼痛有助于宝宝加深印象。此类冲突和意志的较量,父母一定要胜利。
Rule5:允许凌乱
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热情始终是那么高涨,父母会发现每次整理好的东西,一转身又会洒落一地,沙发下、床底下、柜子底下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宝藏”。面对如此情景,父母在一声叹息后,要有足够的忍耐力,尤其对0~3岁的婴幼儿,宝宝探索世界的每次努力都是难能可贵的。
Rule6:尊重差异
由于受到环境、营养、遗传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动作发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协调性差些,有的宝宝技能掌握速度会慢些,如果因此受到批评,会打击宝宝的自尊心,挫伤其积极性,反而阻碍了动作的习得与发展。
Rule7:约法三章
5、6岁的宝宝喜欢独立从事一些体育项目,不喜欢大人在旁边监视,此时可以通过约法三章的方式,在给予自由活动空间的同时,确保宝宝的安全和大人的监护。比如喷水池、戏水池旁边不能去;高处不得攀爬;不得钻入树枝草丛里;玩游乐设施要有秩序排队;定时回集合处与大人碰面等。如果有哪条做不到,就要取消或限制宝宝的独立游玩权利。
情绪表达的规则
“哭”和“笑”是宝宝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3岁以后,宝宝有关情绪、情感领域的词汇迅速增加,他们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词汇来表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解释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和结果;6岁以前,宝宝的情绪表达直接而强烈,只有到6岁以后,宝宝才体会到感情和行为可以不对应,学会抑制某些情绪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要遵守特定文化中的情绪表达规则。
Rule8:放得下面子的爸妈
7、8个月的宝宝会表现出怯生的情绪,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当然,在怯生的中也夹杂着宝宝对陌生人的兴趣。2岁左右,宝宝对陌生人的兴趣会渐渐减弱,此时如果硬逼着宝宝去尝试一些陌生的环境、接触一些陌生的客人,会令他们感到极度不安。因此,千万不要如此督促宝宝:“叫啊,快叫阿姨,平时你不是都会叫的吗?”,更不要在宝宝没回应时对他展开一些负面评价。“叫人”这件事,有时只需示范一下“阿姨好”即可,不要逼宝宝,做一个放得下面子的爸爸妈妈。
Rule9:转移注意
当宝宝看到妈妈在门口穿外套、换鞋子时就会哭闹,宝宝不愿意与妈妈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称为“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6~8个月,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其他事物的吸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或者是让宝宝陪同妈妈一起出门,然后再转移注意。
当宝宝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时,可以通过其他带有声光电的玩具转移注意,或者强制关闭电视,再将宝宝的关注点引导到其他事物上。
宝宝在公众场合发脾气,父母可坚定而温和地把宝宝带离,通过其他事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消化宝宝的负面情绪。
Rule10:允许失败,不轻易干预
练习倒水时不小心把水洒了;学习洗碗时把碗打碎了;搭建玩具始终组装不起来;踢球时把玻璃踢碎了;自己洗澡重重地把自己给摔了……这些都是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一方面父母要给予宝宝自由探索和犯错误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宝宝一些方法,千万不可因噎废食。
时常也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宝宝在搭建玩具时,大人不厌其烦地在旁指指点点。大人这样做其实是干扰了宝宝的自我学习过程,走些弯路对他来说不是坏事。
宝宝在独自完成某项任务时,还经常会自言自语,此时大人不要轻易介入或打断宝宝的自言自语,它除了单纯的表达功能外,还担负着自我指导的功能,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Rule11:按年龄对待“攻击”
所有的宝宝都会不时表现出攻击行为,随着和同龄人交往的增多,攻击更加频繁。
0~2岁宝宝间较少有互动,引发争执的原因主要是对玩具的兴趣,可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况且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口、手、脚的敏感期,他们热衷于用口、手、脚来探索世界,所以爸爸妈妈无需对此时宝宝的攻击行为贴上“坏”标签。
2岁以后,宝宝的攻击行为会有转变,且次数逐渐增多,4岁为最多,宝宝对攻击或挫折引发的报复性行为迅速增加。在攻击行为发生时,大人要及时制止,并向对方父母、宝宝致歉,带宝宝平静地离开,要让宝宝感觉到这样的攻击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但也不必过分强化负面行为。
当宝宝5、6岁时,且攻击行为带有明显敌意,父母要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解开宝宝打人的心结,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如果攻击行为屡次出现,没有好转,父母可以考虑限制活动时间和场所,或取消其他不关联权利的方式,强制停止攻击行为。
Rule12:尊重宝宝的物权意识
父母一般不要轻易代替宝宝决定这是谁的,让宝宝具备充分的表达意愿的权利,是他的玩具和物品,他就应该拥有处置权。同理,遇到别的宝宝对自己宝宝说这类话的时候,大人也要能够理解,这是宝宝物权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
根据实际情境,大人可以做出引导,比如荡秋千时,先到先得,晚到的就应该排队;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换;用坚定温和的语气跟宝宝说:“妈妈知道这是宝宝的,但能不能给这个哥哥玩一会儿呢?”如果宝宝最终还是不肯,第一不要当众羞辱宝宝小气,第二不要强行替宝宝做出决定,否则大人等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宝宝,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原来是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去抢夺。当宝宝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并最终拿回自己的玩具时,他就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分享方式很有趣。
作息行为的规则
宝宝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日常作息习惯的养成方面,包括睡眠管理和大小便训练。要依据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和生理准备情况,尊重不同宝宝的发展节奏,建立相应的作息规则和行为管理。
Rule13:睡眠管理
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父母亲切温和的态度以及睡前故事时间,都可以帮助宝宝放松和安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对于抵制睡眠的宝宝,在家庭上床时间前应给予充分的自由,避免睡前过于兴奋,同时可以缩短白天睡觉的时间,加大白天的运动量,对于精力还充沛的宝宝,要哄他们睡觉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分床睡觉适应期的宝宝,父母可以采取在宝宝入睡前先行陪同的方法,让宝宝有安全感,也可以让宝宝有熟悉和喜爱的玩具陪同入睡,增加睡前安全感。一旦宝宝正逐步适应了单独睡觉,最好不要“心慈手软”,偶尔有一次再和父母同睡问题不大,但如果频率太高,宝宝会变得抵制单独睡觉。
Rule14:大小便训练
一般在2岁左右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但不能强求,因为这也取决于宝宝的生理准备,每个宝宝的膀胱和括约肌的成熟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在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时就开始训练,那样父母会有挫败感,宝宝会有压力感。也不能在宝宝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不开始训练,耽误宝宝自主能力的发展。
训练过程中,万一宝宝有失误,父母要有耐心,不能责备宝宝,应宽容地提醒宝宝下次大小便要记得告诉大人。
可以使用宝宝能接受的坐便器,增加便便的舒适度和趣味感。对于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的宝宝,父母可以指导宝宝如何脱裤子,清洁屁股及做好便后清洁工作。
【教育宝宝成长14个必守原则】相关文章:
★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 自信宝宝养成记
★ 胎教要从心开始
上一篇:如何跟宝宝讲道理?
下一篇:宝宝才艺启蒙必需掌握3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