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
有一次我给大女儿借来了几本儿童诗歌集,当我在朗诵《我的家人》时,刚满11个月的二女儿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我开始反复朗诵这首诗,“姐姐,咩咩;我,咯咯,爸爸,叽叽;首尔阿姨家的宝宝也叽叽,妈妈属龙,龙龙……”宝宝一直咯咯地笑,可能是觉得我朗诵的语调很有意思吧。
还有一次是二女儿快满两周岁时,有一天我跟她说:“我把电视关了行吗?”孩子猛然站起来说:“放下关闭!”她把不要关电视的意思用如此奇怪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知道,孩子在能以大人理解的方式流畅地说话之前,已经形成了很多概念,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近,心理学家爱马斯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有关新生儿能不能分辨出“巴(ba)”音和“怕(pa)”音的实验。很多大人都无法很清楚地分辨出这两个音节,纪实是英语说得很流畅的人有时候也会混淆。但实验结果表明,出生四周的婴儿已能够区分这两个发音。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爱马斯把出生四周的婴儿分成两组,并在这些婴儿的奶嘴里接上扩音器,然后给一组孩子听“巴(ba)”音,给另一组孩子听“怕(pa)”音。
一按开始听到“巴(ba)”音的孩子,为了听到这个音就使劲吸奶嘴,但听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感兴趣了,就停止了吸奶嘴。当给他们听“怕(pa)”音时,宝宝又开始有兴趣了,为了听到这个声音他们又开始使劲吸奶嘴了。对另一组宝宝,爱马斯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得到的反应,和第一组宝宝一样。
这就证明了宝宝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很近的音节,甚至可以自己学习语言。大人理应在这方面做孩子的楷模,说正确的、规范化的语言,帮助宝宝提高语言能力。为了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大人还应该以非权威的、引导的心态对待孩子。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不知道这是因为宝宝觉得对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而高兴呢,还是因为有人陪他说话而感到兴奋呢。
过了这个咿呀学语的阶段,宝宝就开始使用单个词语说话了。而这时候的“妈妈”可能是指所有女人。小时候在美国时,我的大女儿看到美国男人就叫“爸爸”,看到韩国女人就叫“妈妈”。
我家的三女儿刚会使用单个词语说话时,有一次我带着三个孩子坐出租车,三女儿坐进车里一看到司机就开口叫他“爸爸”。不仅是出租车司机,三女儿把抄电表的男人、送奶的男人、送煤气的男人都叫“爸爸”。她这是把成年男子统称为“爸爸”了,也就是说,她这时候已经知道爸爸和别的男人是同一类人,但还没能把“男人”和“爸爸”这两个词的意思区分开来。
宝宝每学会一句话后就很喜欢到处用,慢慢地他们就会明白妈妈以外的女子应该叫“阿姨”,爸爸以外的男人应该叫“叔叔”。
过了两周岁以后,孩子可以把两个词语组合起来使用,比如“妈妈,好吃的”“爸爸,鼻子”“妈妈,疼”“姑姑,漂亮”等。孩子自己用两个词语组合成语句有时候很好笑,但宝宝却乐此不疲,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也不管别人笑不笑,慢慢地他们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如果大人能像孩子这样不看别人的脸色,不讲究体面,不怕说错话,外语一定会学的很棒。
三周岁以后,宝宝可以用三个词组成一句话,这时的宝宝喜欢用益权学过的词语,如“我不干”会发展成“我的不是裤子”“我傻瓜不是”“我的不是叔叔”等,他们喜欢用“不”字。
观察学说话的宝宝,我们可以发现,强迫宝宝学东西或让他们熟练地背诵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他们自己听了以后学会的话,即使刚开始不熟练,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说得很好。
大人应该使用正确的语言,尽量给哈子提供丰富而正确的语言环境,因为大人使用的词汇或者说话的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语言习惯。
互动区:《母婴世界》主编微博;《母婴世界》杂志微博
【正视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相关文章:
★ 宝宝认生该怎么办
★ 宝宝爬行的好处
上一篇:智力,在BB的指尖上跳舞
下一篇:别陷入了孩子的早教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