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将婴儿描述为“一张白纸”,将婴儿的大脑描述为“一片空白”,真的如此吗?出生的婴儿有思维吗?看看下面的国外研究案例吧。
小维多丽亚的妒忌
6个月大的维多丽亚·贝特曼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可爱小女孩。她和母亲切丽被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赛比尔·哈特请到实验室。哈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一个课题:了解婴儿的思维方式。
小维多丽亚被放在一张高高的椅子上,前面是两台摄像机,用来记录小维多丽亚的神态和表情变化。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哈特交给切丽一本书,让她读书、和哈特聊天,就是不要理小维多丽亚。开始时,小维多丽亚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实验室里的一切,显得有些无聊。
接下来,哈特从外面抱回一个和小维多丽亚差不多大小的布娃娃交给切丽,让她好好“哄哄”这个小“婴儿”。看到自己“失宠”,小维多丽亚就不干了,她先是冲着母亲甜甜地笑。在发现母亲不理她之后,她又开始拿脚踢椅子,切丽还是忍着不看她。小维多丽亚这时忽然放声大哭起来,甚至哭得快要吐了。实验到此结束,结果证明小维多丽亚也和哈特在过去十个月的实验中碰到的每个小婴儿一样,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心理。
战胜害羞心理
当然,这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这一系列研究还证明了人们长久以来在脑海里形成的观念——人在婴儿时期只有喜怒悲这几种基本情绪——是错误的,就算在他们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思维模式。成年人的嫉妒、害羞、挫折感都能在婴儿身上找到雏形和根源。例如害羞。虽然医生们很早就发现15%到20%的婴儿天生害羞、容易焦虑,可他们并不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最终能够克服害羞,有些却始终摆脱不了。马里兰大学内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发现,婴儿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他用脑电图扫描仪监测一组9个月大的婴儿的脑部活动。面对陌生人的问候,那些性格内向的宝宝显得紧张、焦虑不安,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则会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脑电图扫描显示他们大脑中掌控积极情绪如“愉快”的区域会活跃起来。
在对这些孩子进行15年跟踪研究后,福克斯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在婴儿期的害羞情绪是否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些被父母过分保护、或者得不到父母鼓励克服害羞以及焦虑情绪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仍然害羞、容易焦虑。而那些拥有自信、敏感的父母、能够在父母帮助下从保护壳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能够克服婴儿期的害羞与笨拙。
研究结论:婴儿虽小,却也有着复杂的情绪,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妒忌、害羞、同情甚至还会有挫折感。
【婴儿虽小也有复杂情感】相关文章:
上一篇:错误“鼓励”让孩子更自卑
下一篇:宝宝心灵伤不起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