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是一个专门帮助别人的人,她的职业是心理治疗师,俗称“心理医生”。方新还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妈妈。无论说起职业还是说起儿子,方新都有说不完的话。记者问她,做心理医生是不是对做妈妈也很有帮助?她说是这样,因为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要求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这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前提。
方新给记者讲了“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
做妈妈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
好些心理学家都在研究童年早期的“依恋”问题。对母亲的“依恋”实际上是小孩的一种本能。当小生命作为一个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活下去。初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东西,妈妈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母爱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对婴儿来说,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当妈妈的一定要把这个感觉给孩子。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一碰到点事儿就害怕,就焦虑,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适应得都比较快,没什么太大的坎儿,因为他从小就有安全感,有对人的那种信任感。
这种安全感、信任感很重要。如果当妈妈的对人充满了敌意,充满了不信任,它就会传染给孩子。比如很多人觉得我儿子很可爱,常常喜欢带他去玩。要是我对人不信任,就会说,你别去,他会把你带走的!当然我也不会说所有的人都好,一点危险没有。我会对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坏人,但坏人很少。我自己从小受的教育让我们以为世界上都是好人,你也要做好人。当我长大了知道那些坏事时,我特别痛苦,都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所以,我觉得那种教育是偏颇的,你要告诉孩子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但有这么一点点坏人。当然,等他大了以后,我会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他人是复杂的,坏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恶的一面,你不要激发出他坏的一面。
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这是让孩子愿意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基本的东西。有些人认为,经常表扬孩子,孩子才会拥有自信。我觉得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妈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自信。
如果光表扬,滥用表扬,也会出现问题。我儿子爱玩乐高积木,他想像力非常丰富,搭的东西我和他爸都搭不出来,特别好。有一次儿子拿个大飞机过来了,问妈妈:“我搭得怎么样?”我说挺好,挺好。儿子说:“妈妈你还没表扬我呢!”我一下意识到“表扬滥用”的问题。表扬滥用就会让孩子不去注意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是从别人的表扬中去寻找满足。我意识到我滥用表扬了,就对他说:“你搭这大飞机,搭得这么漂亮、这么好,你自己看着高不高兴啊?而且你在玩的过程中,一会儿想这么做,一会儿想那么做,最后都完成了你的想法,你高不高兴啊?”儿子说:“高兴啊!”我说:“这就是对你的奖励!”
别把批评变成情感虐待
教育孩子当然也需要批评,但一定不能老批评,老批评就变成情感虐待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孩子大了容易抑郁。如果父母老批评孩子,最后批评会变成孩子内心中的一个小人,即便父母不批评,这个小人也会自己批评自己,老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变得特别自卑。所以我觉得批评要特别讲究。
我理解的批评,第一,要对事不对人。我每次批评孩子都要告诉他,是这个事让妈妈不高兴,但是妈妈永远爱你这个人。我说你懂不懂?他说,懂。第二,小孩不是天生就知道很多规矩。事实上孩子要不是犯错误,就不知道那个规矩,你告诉他这是规矩以后他就不会做这个事情了。比如,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说:你们儿子带头大叫,所有的小孩就像疯了似的跟着你儿子叫,我们控制不住。我特信任幼儿园那位老师,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但我也知道孩子没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家去郊外玩的时候,他爸爸开快车,我们觉得特兴奋,在车里大叫。他以为在幼儿园也可以这样做。后来我就跟孩子说:“在咱们家可以大叫,在爸爸的车里面可以大叫,但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可以大叫。你是不是不知道这个规矩?”他说:“对!”那他就明白了。如果我们当成错误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很委屈。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批评孩子时发现他的优点。我儿子每天回家都喜欢先告诉我他得了多少小红花。那天,他先告诉我得了七朵小红花,可晚上整理书包的时候,我发现他反而心事重重的。他忽然站起来说:“妈妈,其实今天批评比表扬多!”我说:“没事没事,你跟我说都什么事批评你了?”他就告诉我,第一,听广播时老师不在,班长看着我们,我有小动作了;第二……第三……还有第四,老师说下课了,我就跟同学聊天,我们平常聊都没事,不知道怎么今天老师就批评我们了。我就说:“妈妈还真不知道你是一个特能聊的孩子,这挺好的啊,说明你能说话爱表达。但是时间不对。老师已经提醒三遍了,你还在那儿说话,就不对了。”就这样,我觉得在批评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告诉他应该怎么发扬这些优点。
【“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相关文章:
★ 适合准妈妈看的书
上一篇:孩子装爱病,因为缺少爱
下一篇:心理健康专家谈孩子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