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如今的许多节日一样,“六一”前夕,最兴奋最热闹的是各个城市的商业机构。商场内儿童用品柜台都攒足了劲儿要用花花绿绿的海报、各种促销方案加上巧妙的感情牌来打动家长们。更会动脑筋的商家干脆搞起了主题性的名牌名品特卖会。在上海,一个这样的名牌儿童用品特卖会居然出现了上千名家长排队等候入场的壮观景象。家长们一边抱怨着儿童用品定价贵得离谱,愤愤地与其他国家做着对比,一边又在抢着买单。有人于是总结说,儿童用品的价格组成里,除了成本和商业利润,还有一块叫做“家长的爱”的附加价,昂贵自有道理。
但一套昂贵的童装、玩具,在这个“六一”,到底能够在多少孩子的内心唤起真正的幸福感,孩子拿到礼物的一刹那足以让家长们欣慰满足的兴奋笑脸,又究竟能够延续多长时间——一小时,一两天,还是一两周?
在这个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独生子女被视作家里“小皇帝”“小公主”的时代里,家长的爱究竟要如何表达,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其实是一个很伤脑筋但更值得静心思索的话题。对于很多生长于小康至富裕家庭,从落生至今一直备受宠溺的孩子来说,年复一年的新年、生日、六一、圣诞等等,三代家长、亲友乃至各种成人世界通过孩子来达成的礼尚往来,已让各种华衣美食、精美玩具、成套的精装童书到时尚电子产品之类变得不在话下,难有惊喜。
如果一个孩子的“六一”甚至童年梦想,每次只是一种物质欲望的满足,家长们究竟应该为孩子的“品位”、“胃口”感到自豪,还是为他们的心灵物化而忧虑?
一家专业儿童市场咨询公司不久前发布了“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其在全国10座城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儿童年龄越小越有大“梦想”,待到上了中小学的高年级,很多孩子都已梦想淡去,只剩下“考到理想的成绩”一个念头。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能让他们稍感快乐的事情,多半都是与电子产品为伴,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上QQ聊天。
富裕起来的这一代中国父母、祖父母们,仍然处在家庭教育的“初级阶段”内,习惯于用物质欲望的满足,用金钱砸下的抢跑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用不肯放手独立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重视。
快乐,对于单纯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很简单的事。也是在上海,“六一”前,一所知名小学让学生们填写他们的“儿童节心愿”,很多孩子写下的,竟然只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没有那么多期望与要求,放下怀抱的焦虑感,没有那么多对于社会、制度、他人的怨愤,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安全、安心的环境,一起度过平和美好的一天。你做到了吗?
【你理解孩子的“快乐指数”吗】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上一篇: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下一篇:孩子个性偏激任性与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