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方法让孩子不娇气
女儿琪琪还小,我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是个胆小的孩子。但我和老公在平时的教育中,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坚强和勇敢,避免她做个娇气的孩子。
琪琪每次摔跤了,磕到头了,我们都不会特别的关切,一般就是说一句:勇敢点儿,自己起来,没事儿,琪琪最坚强了。琪琪很快就会没事儿,有的时候甚至连眼泪都不流,继续她自己的游戏。
琪琪学走路时,有一次没站稳,脸磕在了茶几上,挺重的,好在茶几上贴着防撞条,要不一定会磕破流血的。那一次,琪琪真是磕疼了,哭得梨花带雨的。即便如此,我和老公也只是抱起了她,在确认没有磕破出血之后,说了句:琪琪勇敢,不哭。然后就用玩具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没过一会儿,琪琪就雨过天晴了。
那年冬天,我们带着琪琪去看雪景,琪琪在雪地上走路,穿着靴子,靴筒太高,总摔跤。我和老公也不去扶她,让她自己起来继续走。不一会儿琪琪摔倒了就哭了起来,我们跑过去一看,是牙齿把嘴唇磕破了,流血了。这是琪琪第一次发生流血事件,说实话我心里挺慌的。
我和老公都没有大喊大叫继续吓唬孩子,老公抱起琪琪,我拿出了一张纸巾帮琪琪擦去血迹,我们一边处理一边用语言来安慰琪琪,柔声细语。很快,琪琪就停止了哭泣。琪琪不哭了以后,血还在流,我就悄悄给她擦去血,并没有表现出特别严重、特别着急、特别心疼的样子,虽然我心里觉得挺严重、挺着急、挺心疼的。
有的孩子磕碰了,大人表现得特别夸张,大老远就冲过去,大喊大叫,甚至没等孩子哭,大人先心疼地哭了。这样做结果肯定是孩子哭大人叫,弄得鸡飞狗跳的,有什么用呢?孩子就会觉得,磕碰是一件特大特严重的事儿,是一件特值得向家长撒娇的事儿。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这对爹妈太冷漠。但我觉得,言语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格外关心从某种程度上只会让孩子更恐惧,孩子会想:天啊,我妈妈怎么这么难过啊,我一定伤得很重……然后就会越琢磨越委屈,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自己好疼好疼啊,然后号啕大哭,没事也变有事了。其实真正的关心不只是在语言和行动上,是在心里。
孩子磕碰后,大人言语的鼓励和轻描淡写的态度,一方面会让孩子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疼痛,一方面也会让他觉得这点儿小伤不算什么。一句“你是最坚强的宝宝”还会带给孩子无尽的满足感和自信,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娇气的原因
孩子过于娇气,主要是大人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里,几个大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其他大人会跟孩子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给孩子治娇,长辈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孩子将带来恶果,害了孩子,也影响家庭。有些家长总以“孩子还小”作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没有好处。要明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使娇气逐渐减小,变成意志坚强的孩子。
孩子娇气的表现
孩子因其稚嫩,有点娇气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向大人充满稚气地撒点娇、耍点赖,不是什么错误,反而让大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增加幸福感。然而凡事都有“度”,孩子一旦娇过了头,养成了过于娇气的毛病,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1、生活上娇气。吃东西挑挑拣拣,爱吃的吃个没完,不爱吃的一点儿不动,饭桌上大人颇费口舌,有时逼着家长做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着性儿来,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扔在一边,让家长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家长请假;经常要求不上体育课。
2、学习上娇气。做一会儿功课就喊累;让家长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念会儿书就像“少爷”似的,支使家长倒水、拿饮料、拿水果;作业没做好,不赖自己赖家长不了考试考不好,赖家长没给复习好;学习时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厌烦,发脾气。
如何改造“娇气包”孩子
1、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行为主要决定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婴儿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著,娇气表现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2、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即既要严格要求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敢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
3、自我服务性劳动
父母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绢、扫地等,并予以及时的指导与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独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娇气心理、计为的产生。因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除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教育外,直观、具体的活动同样潜移默化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4、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以期通过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的成长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幼儿期常见的自我中心倾向与娇气、任性行为。
5、同伴是大胆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交往,并激发幼儿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这种策略样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优良品质,而抵制、消除不良言行。
6、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坎坷和困难,要让孩子从小知道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和坚强,不做娇气包,这样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孩子还小”的观念让孩子永远长不大】相关文章:
★ 孩子阅读的技巧
上一篇: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怕什么
下一篇:宝宝比较内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