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原来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很重要的情绪,因为焦虑微兆一出现,就意味着危险存在。有了这项警告,人们就可以采取适应措施,以克服生存环境中的困难,因此就性质而言:焦虑是人类正常且必要的情绪反应。就功能来说:焦虑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时时警惕我们,使我们随机应变,随时防御所面临的危险。
综合心理学家的研究,在正向影响方面,适度的焦虑在区辨不同刺激测试,知觉测验,学习成就方面都有较佳表现。
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过度焦虑将困扰人们。有些困扰很快消逝,对人毫无影响;但有些?会终日萦绕,使人久困愁城。妨碍个体行动,也侵蚀人们身心。
所谓焦虑乃指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焦虑行为的特征
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都不同,焦虑紧张也没有一定模式,不过归纳起来,儿童焦虑行为,大致有以下几项特征:
一、生理状态异常
在焦虑情绪中,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会有所反应。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口干舌燥、手心脚掌流汗、四肢冰冷、发抖、肌肉颤动、肠胃不适、腹泻、小便次数增加等。
二、较易紧张激动
根据研究证实:焦虑患者在没有压力下也会紧张、不安,并且焦虑患者易于激动。
三、不良社会适应
经常维持高焦虑状态的小孩比较不受人欢迎,其创造力和适应力也较差。相对地,他们比较容易被煽动,不够决断,相当谨慎和缺乏弹性,他们的自我概念也很差,以致经常需要依赖大人,以及不敢表达心中对人的不快感受,所以发现高焦虑学生,较无冒险性,喜欢做白日梦,社会适应不良。
四、异常人格特质
通常容易感到焦虑紧张的人,在性格上比较内向、敏感,缺乏弹性,也就是比较顽固,多半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但往往又因不能达到这个标准而觉得有罪恶感,容易起疑心,贬低自己的能力。
五、随时备战状态
病态的焦虑反应就是把外在压力来源一视同仁,都当成是危险状态,而造成一个人随时都必须备战--以焦虑来防卫,这种情形使得一个人终日惴惴然,经常陷于紧张不安状态,一幅大祸将临局面。一点点小刺激也会令他烦躁不安,不知所措,工作不能集中心思,失去正常判断力。
六、不当动作频繁
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个人身心,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动,由于焦虑情绪影响个人种种不舒服的感觉,致使人们采取一些无意识的动作,藉以消除这份紧张。有些人则会不停搓手指、咬指甲;也有的抽动脸部某部分的肌肉;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利用来回走动或两手拨弄一件东西(例如笔、纸张)来消除紧张;因为容易发汗,也常有人以擦汗的动作来消除紧张。
七、具有?化特质
焦虑也可能因刺激?化,而由最初发作焦虑时相似的刺激所引起,外在和内在刺激,都可能被当作刺激?化对象。
引起焦虑行为的原因
一、身心因素
1.有学者研究结果认为焦虑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认为:人的焦虑一半是受遗传影响,另一半则受后天环境影响。
2.焦虑与人类身心需求能否满足有关。几乎所有儿童都期待需要的满足,而且这种需要一般也都会得到满足。假若儿童未能满足安全感,未能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感受,未能满足自己的自尊等,都会引起焦虑,因此认为什么时候儿童怀疑这些需要未被满足,就可产生焦虑。
二、家庭因素
1.管教不一致
小孩的许多行为都要受父母师长的约束,甚至指示,若父母间管教不一致,必然令小孩不知所措,而引起焦虑反应,尤其是对较敏感脆弱小孩所引起的焦虑更为严重。
2.期望过高
父母若忽略子女的能耐,寄予过高期望,甚至近似完美无缺的企求,孩子屡遭失败后,势必因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而焦虑。
3.敌对不关心
一个儿童如果没有细心关怀的父母来教育,相反却遭到忽视、抛弃、甚至敌视,必然会因而造成心理冲突,焦虑反应。有研究显示:一般高焦虑学童,往往其双亲或亲长之一,具有较高敌对性,使孩子自信不足,自我概念较差,从而产生无力感。
4.分离情绪
我们都知道儿童遇到威胁、恐怖,总是求助于父母亲以获安全。若与父母分离,无可依时,快乐、舒适与安全感俱失,自必惶恐不安。
5.罪恶感
当小孩相信自己做了坏事之后,就会觉得非常焦虑。就心理学观点而言,小孩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又无法分清幻想与真实之间的区别,一旦出现想要伤害别人或咀咒别人的念头时,就觉得自己已经犯了滔天大罪似的,于是焦虑就应运而生。
三、社会因素
1.模仿
焦虑型的父母,容易产生焦虑型的小孩。这是由于焦虑反应是学习而来的,当小孩看到父母很紧张和焦虑地处理有关事务时,自然学不到轻松、乐观的处理方法,相对地,小孩因模仿父母,而使他也变成焦虑和紧张大师了。
2.学业压力
学童在学业方面的成败与其生活适应和情绪困扰有密切关系。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学生在轻微压力下,学习效果显然增进,但是若压力过大,则会造成学童紧张不安,而产生焦虑反应。
3.不良人际关系
不良的社会关系使人常感飘零、失落、不获重视、失去爱,恐惧受人排拒、恐惧屈辱等,这些不良情绪形成焦虑。
4.制约学习
许多焦虑导因于心理学家所说的制约反应。例如一个小孩受到警察或卫兵的惊吓,一旦留下深刻印象,长大以后,再碰到类似警察人物,即使对方不再构成威胁,也会产生相当严重焦虑。这是因为以前的经验,使他对于警察产生强烈制约焦虑的缘故。
预防孩子产生焦虑行为的方法
一、培养儿童了解及解决问题能力
了解自己、别人及各种事务,是预防焦虑的最好方法。因此,父母首先应尽量以小孩能懂的话,让小孩了解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其次,父母也应教导小孩如何解决问题。如此,孩子有了行动的能力,便不致于焦虑、不安。
二、满足儿童身心各种需求
每一个人均有各种身心需求存在,尤其依赖性极高的孩童时段,此种需求更为明显,因此如何满足儿童身心各种需求是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身体上的安全,还要使儿童感到他的行动,受到父母支持,在挫折情况下或遭同伴轻视时,也能及时给予支持。儿童在安全感、爱及自尊的各种需求都能满足下,焦虑情绪的产生大可降低。
三、接纳儿童的幻想
年纪小的学童,常会由于自己幻想死亡、妖怪的事情,而感到有罪恶感、害怕和焦虑。害怕幻想成真,同时又不敢告诉父母或友伴。为了预防这些现象,父母宜事先和小孩沟通,让他们知道幻想是正常的事,而且父母也接纳这种现象,如此当可减低焦虑情绪。
四、降低儿童各项压力
若个体在遇到一种有压力的情况之前,如果其心理已经被其他压力所激起,则会更容易引起焦虑的心理状态。因此,假若能使儿童降低或减少压力存在,必然可以避免焦虑情绪产生。
对焦虑儿童的辅导策略
一、反制约学习
最初使用反制约法为辅导改善儿童行为的是Jones(1924),他以吃食物的反制约法来帮助儿童Peter的消除惧怕反应,让Peter害怕的东西--兔子,置于附近,用逐渐减少害怕感觉方式,逐步将兔子接近Peter,最后Peter慢慢不再惧怕兔子。后来此法也应用于焦虑反应的辅导。
二、矛盾性仿同治疗法
本治疗法是让当事人去观察模式或他人如何处理害怕焦虑,则使他学习到处理方法,也降低了紧张情绪。设计一部影片,对三十余位将要接受外科手术的儿童病患放映后,结果发现患者开刀后的恐惧焦虑降低了。
【什么情况下会让宝宝产生焦虑行为】相关文章:
★ 宝宝爬行的好处
上一篇: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下一篇:爱打人的孩子如何“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