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宝宝:自己手里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得不到就哭闹不止。这种表现成为“宝宝独占症”,若不及时加以有效引导,将导致宝宝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关心他人的负向性格特征,家长应该给予注意。
宝宝为什么独占
◆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父母的过分宽容,娇纵,使宝宝从小逐渐形成了独占习惯。比如有的父母买回东西对宝宝说“宝宝,我给你买好吃的了”,这个“买给你”的概念一旦形成,买来的东西在宝宝看来就是自己的,什么好东西都是“我的”、“我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独占行为。
◆ 与家长的行为有关:2~3岁的宝宝模仿性强,经常模仿家长做事情。有的家庭比较强调秩序,严格区分家人的私有物品,严格区分宝宝的日用品,不允许别人使用。有些父母自己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合作,这些做法都可以影响到宝宝的行为,墙画宝宝对“我的”概念的理解,认为“我”的东西只能“我”来支配、我来使用,不愿与别人分享,慢慢养成了独占行为。
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简历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宝宝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的观念。
不强求宝宝“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父母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宝宝不愿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比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逐渐培养“分享”习惯
◆ 宝宝已经行程所有权的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爱注意了。宝宝的这种独占心里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宝宝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同时,强调宝宝“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专家忠告:以身作则要做好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才能有效的纠正宝宝的独占行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不要有补偿感。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在童年时代吃过不少苦,现在就不应再让宝宝吃苦,殊不知,这是造成宝宝任性、独占的根源。
【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相关文章:
上一篇:容易让父母误解的孩子行为
下一篇:孩子的自信心被什么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