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寄语: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宝宝开始叫自己的时候,会不会很开心,当听到宝宝会说更多话时,会不会很兴奋,学说话,是每个宝宝的必经成长之路。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家长却踏进了宝宝学说话的禁区,这样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很不利。那么如何避免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宝宝学说话,都是从模仿爸爸妈妈的声音开始的,一开始,聪明的宝宝会学着爸爸妈妈的口型发出声音。宝宝依依呀呀学说话的阶段,爸爸妈妈也会兴高采烈地带着他学习,对宝宝采用各种语言学习的招数,但是,您知道吗?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适合宝宝学习的哦!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也是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很多家长常常因为疏于教育方式,反而踏进了宝宝学说话的禁区。宝宝学说话,父母要注意的3大禁区,快来看看如何避免吧!
宝宝学说话禁区一:过分满足宝宝的需求
现在的宝宝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家长们围着宝宝转,嘘寒问暖,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家里,妈妈总是紧跟着宝宝问“宝宝,渴不渴呀?妈妈给你拿水喝。”宝宝只需要点头或摇头示意;或者见到孩子指着苹果,就马上把苹果递给他玩。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陷入这样的禁区中,像这样过分满足宝宝的需求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其实,父母过度满足宝宝要求很容易致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爸爸妈妈对孩子一呼百应,宝宝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长此下去,宝宝既失去了说话的机会,也懒得张口说话了。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宝宝示意爸爸妈妈要喝水时,不要急着给他,可以故意给他一个空的杯子,宝宝发现杯子里没有水,最会努力地表达他要喝水的欲望。这时候爸爸妈妈在趁机教他说“水”,告诉他“宝宝要喝水”,这样慢慢地引导,让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
宝宝学说话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表达
妈妈们对着可爱的小宝宝,总会用宝宝的语言来跟他交流,认为这样宝宝容易理解。不少妈妈会这样哄宝宝:“小乖乖,我们来吃饭饭了!”、“宝宝快看,这是花花,这是猫猫……”用这样的叠词来让语言变得风趣可爱,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但是,宝宝常常会用叠词来表达,是因为自身语言发展的限制,宝宝只会发“饭”字的音,自然只能用“饭饭”来表达吃饭的意思,但是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误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叠词呢?
其实不然,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如果一直使用叠词表达,可是会限制宝宝的语言发展呢。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减少宝宝用叠词的机会,教会他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时,妈妈可以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然后说“妈妈也来抱宝宝了。”多让宝宝听到用正常的交流方式,次数多了,他也会自己慢慢模仿了。
宝宝学说话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好笑发音
宝宝刚刚学会说话时,都是处于模仿阶段。所以在模仿爸爸妈妈的时候,也常常会有一些“四不像”的发音出现,比如把“吃”说成“七”,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
有些爸爸妈妈会觉得宝宝这些不准确的发音很好笑,所以会开玩笑地逗宝宝,重复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想要逗笑宝宝。但是这样很容易对宝宝形成误导哦!
宝宝存在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而且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所以还不能完全掌握发音的方法,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好笑的发音。
如果爸爸妈妈因为好玩,将错就错地学习宝宝的错误发音,那么容易给宝宝错误的暗示,让他以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所以,爸爸妈妈不但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且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慢慢的帮助宝宝纠正发音。宝宝长时间听到正确的语音,自己的发音也自然会慢慢变得正确。
在宝宝学说话的阶段,爸爸妈妈除了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避免误入3大禁区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哦!
针对宝宝学说话的特点,小编为爸爸妈妈们整理出几点宝宝学说话的引导小技巧,爸爸妈妈们在对宝宝进行语言培训的时候,不妨尝试采取以下6个小方法:
1、对宝宝耐心地重复说话内容,说话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
2、和宝宝说话时,注视宝宝的眼睛,引起宝宝的注意;
3、说话声音清晰,注意音调的柔和度;
4、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调要尽量缓慢、温柔;
5、提一些宝宝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宝宝说出正确的答案;
6、带宝宝多接触外界事物,引导宝宝说出事物的名称。
宝宝从小的语言学习,对他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爸爸妈妈们不小心陷入禁区,没有及时纠正宝宝的错误,给宝宝正确的引导,不利于他长大后的语言表达。如果您家的宝宝也在呀呀学说话了,您可要细心地引导他,帮助他正确发出每一个语言哦!
【宝宝说话的3大误区】相关文章:
★ 宝宝认生该怎么办
★ 宝宝睡眠的真相
★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 宝宝画画的好处
上一篇:春季如何预防宝宝不生病
下一篇:准妈妈如何科学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