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底,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的创始人李跃儿和她的先生徐小平决定投资拍摄自己幼儿园的孩子们,徐小平先生有一个梦想:用拍摄动物世界的方式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即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追踪拍摄孩子的生活状态,于是,他们聘请了著名摄影师刘德东先生。
刘德东先生来到芭学园后,独具慧眼地把镜头对准了灵性的依依,善感的柔柔、辰辰和南德,探索空间的锡坤,孩子王迟亦洋在为期一年的拍摄中,我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了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的摄影机已经习以为常的自然状态下,刘德东先生真实而自然地记录下了芭学园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以及芭学园老师们的教育智慧。记录下来的影像后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的工作室历时两年编辑
制作成为电影《小人国》和18集电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小人
国》于2010年在全国公映,2011年《成长的秘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放。
关于电影——
《成长的秘密》是一部记录北京李跃儿芭学园孩子成长的纪录片,其中一集《锡坤闯世界》记录了两岁的锡坤在空间敏感期的种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他将足球、鞋子、布娃娃、教具等等物品扔进垃圾桶,每天乐此不疲;他喜欢将自己的小脚穿进大人的皮靴,摇摇晃晃地迈着;与小伙伴一起翻出众多同学的书包寻找零食芭学园的老师懂得锡坤的内在发展需要,他们接纳着锡坤的种种“出格”,耐心地陪伴着锡坤度过这个发展时期,同时帮助锡坤发展规则意识。
观影思考——
在我们传统的教养模式中,缺失了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懂得孩子生命发展的内在规律。一些父母对于孩子发展中出现的种种行为,常常以“调皮捣蛋”来评价,从而扼制孩子的发展行为;当新的育儿理念引入了“尊重孩子”这个概念后,一些父母错误地理解了“尊重孩子”的真正含义,于是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都顺从,对于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放任,对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动辄对孩子说“对不起”,父母小心翼翼地看孩子的脸色行事父母以为这就是尊重孩子。然而,父母却发现孩子的成长不如预期,他们变得蛮横无理,父母们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是“尊重孩子”?
在《成长的秘密之锡坤闯世界》中,我们一起来探讨究竟什么是“尊重孩子”。在观赏这部纪录片时,我们一起来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我们如何理解锡坤扔鞋、翻书包、穿大人鞋等行为?
2. 幼儿园老师是如何满足锡坤内在发展需求的?
3. 在满足锡坤内在发展需求的同时,幼儿园老师如何帮助锡坤建构原则?
4. 如何理解反思角对孩子的作用?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结尾部分,在雪地里,锡坤捧着幼儿园老师的脸亲吻着,用他的亲吻和充满爱的眼神与老师交流着,大李老师曾经对自己的理解、支持、帮助似乎都被两岁的锡坤深深地感受,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着对大李老师的感激,在雪地里,两个灵魂的对话在无声地进行着
第一节 生命发展的激情与节律
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 ①这种阶段性的敏感让生物获得某种机能的长足发展,这是一个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一旦获得了这个特定机能的发展,这个敏感性就随之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下一个敏感期的到来,为生物带来下一个特定机能的发展激情。0~6岁的儿童更具有生物的特性,生命中充满了富含激情的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
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敏感期不同,让儿童的内在有序地发展,这个发展秩序被写入了人类的基因,成为生命中的内在发展规律。孩子在每一个敏感期发展起来的生命机能如同一片片拼图,这些拼图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整合形成独特的人格状态。
两岁大的锡坤把小朋友的鞋子和篮球扔到垃圾桶中、把自己小小的脚放进了一双大大的皮鞋走路、翻小朋友们的书包、在车上玩司机
① 《童年的秘密》,[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
的袖子、把教具撒落一地、翻爬教具柜子等,这些探索的行为表明他正在经历空间敏感期。锡坤在空间敏感期的探索是为了发展自己对空间的认知,在尝试各种不同的物质空间关系中建构对空间的概念。
空间敏感期出现时间从1岁半持续到6岁左右,呈螺旋状发展。处在空间敏感期的孩子,喜欢从上往下或从近处往远处扔东西;喜欢从上往下跳;喜欢推着带轮的椅子跑来跑去;喜欢攀爬;喜欢走马路牙子;喜欢把物体垒高,一遍遍地推倒重垒;喜欢钻到桌子底下,或者大纸箱子里;喜欢旋转木马,喜欢大人抱着他转圈;喜欢爬到沙发靠背上;还喜欢独自呆在一个空间里每个孩子出现空间敏感期的表现不尽一样,他们在自己的体验中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空间概念。
锡坤对空间的认知来自生命内在的激情和本能,这样的激情成为锡坤探索的原动力,这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幼年时期发展的恩赐!如果锡坤在空间敏感期的探索被成人阻止,那么锡坤的空间认知发展就受到了阻滞,成为孩子内在认知的一个缺陷。
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探索行为,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阅读《你的N岁孩子》(美国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中心四十多年研究成果,由数名作者所著)和《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时期关键帮助》(李跃儿著)来了解更多。
第二节 尊重孩子内在发展规律
我们在养育孩子中常说到“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指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我们所提出的“尊重孩子”是指尊重孩子内在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不是顺从孩子的所有行为和要求。我们所说的给“孩子自由”,就是给予孩子内在发展的自由,而不是行为的无规则化;教育的实质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父母如何才能够做到尊重孩子内在发展规律,如何给予孩子内在发展的自由,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完成每一个敏感期需要发展的任务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善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只要我们跟随孩子的探索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就像锡坤开始把鞋扔进垃圾桶后,老师们发现了他的空间敏感期一样。
记得儿子4岁的时候,周末我们约朋友到一家小餐厅吃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儿子离开了餐桌,等我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站在了另一个无人就座的餐桌上,正在用一根筷子指着餐厅墙上的一张地图,嘴里喃喃地念叨着什么,餐厅老板非常和善,没有阻止儿子的行为,在我们想将儿子抱下餐桌的时候,老板还笑着说:“别打搅他,没有关系,反正也没有客人来。”
看着儿子指点地图上的江山,我立刻意识到了儿子对地图的需求,回家后我与先生立即到书店给儿子买回了中国地图和地形图、云南省地图和地形图、各国国旗图,然后将这些地图按照他的身高贴在他的房间,他对这些地图非常喜爱,每天都会做一番研究。跟随着餐厅里的那一张地图,我们发现了儿子对地理文化的敏感。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发现孩子的敏感期,为自己懂得不多的育儿知识而焦虑,其实,只要父母怀着敬畏之心等待和迎接孩子的每一个探索行为的到来,就能够顺着孩子的脚步找到孩子的敏感期。
父母不要急着去提前开发孩子,这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发展的秩序。比如,锡坤还没有开始探索小方块掉在地上的声音时,成人为了诱导他而故意往地上撒小方块,这会影响到锡坤当下的内在发展秩序。每个孩子探索空间的方式不一样,父母不要用锡坤的方式来套自己的孩子。
给予孩子探索环境的安全感
老师们为了让锡坤顺利度过空间探索阶段,每隔两小时就要将锡坤扔进垃圾桶里的各种东西捡出来,垃圾桶也随时保持干净,为锡坤提供探索的环境。
大李老师也为锡坤的探索创造了安全的环境,锡坤来到教室里,先将工作材料架上篮子里的珠子倒了一点在地上,立即回头看了看大李老师的反应,然后又倒出一些珠子,再回头看大李老师,当他发现大李老师没有阻止他后,便获得了探索珠子的安全感,此时,他将篮子里的珠子全部倒在地上,不顾一切地开始探索珠子与地板撞击发出来的声音。大李老师将珠子抛撒在地板上,让珠子用另外一种方式落地并发出声音,扩展了锡坤的探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大李老师没有讲话,她放松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给予了锡坤探索的安全感。
在现实中,由于父母不懂得孩子需要安全的探索环境,面对孩子的探索行为,父母常常用负面语言来恐吓孩子,以此达到阻碍孩子探索的目的。
●当孩子在玩水的时候,我们总在旁边不停地唠叨:“小心,不要弄湿衣服!”
●当孩子在雪地里玩雪,我们会唠叨:“小心冷着会生病的,生了病要去医院打针啊!”
●当孩子爬楼梯时,我们总会不停唠叨:“楼梯多脏啊,看把手
弄脏了!真不爱干净!”
●当孩子翻弄抽屉时,我们也会不停地教导孩子:“要爱整洁,
不要把东西翻乱了啊,不然妈妈不喜欢你了!”
这些恐吓和责备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自己的行为不受到赞同、不被信任、觉得物品(衣服、抽屉里的东西)比自己更重要,孩子处在探索欲望和担心被父母责骂的矛盾中,不能够尽情享受带来的精神愉悦,为了成为听父母话的“乖宝宝”,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探索来迎合父母的需要,渐渐失去了探索的激情。当孩子内在需求发展被阻止时,孩子内心会烦躁不安,气恼,无故发怒哭闹,无理取闹的行为会大大增加,只有内在发展得到满足的孩子内心才能够宁静平和。
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应有的环境
芭学园的老师们为锡坤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当大李发现锡坤与众不同的空间探索激情后,为了不影响班级孩子们在教室里的工作,大李老师在孩子们工作结束吃晚餐的时间,专门为锡坤单独安排
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到蒙氏教室,满足锡坤对教具的探索欲望,为锡坤
的探索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环境,这就是对锡坤个体特性的尊重。
我的儿子在两岁左右时,突然对用剪刀来剪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儿子的安全,我专门买了平口剪刀,然后准备了大量的报纸。因为家里到处都是儿子剪出来的纸屑,外婆为此有了意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买回来一个红色大塑料澡盆放在客厅里,报纸和剪刀就直接放进大盆,儿子剪纸的工作就在大盆里进行,这样,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大盆里工作两个小时,纸屑都落在盆子里,外婆不再有意见了。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父母很容易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孩子班级里的小红都已经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了,怎么我的孩子还没有开始啊?会不会落后啊!书里都讲这个年龄应该到文化敏感期了啊!”每个孩子进入某一敏感期的年龄不会完全一致,程度和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同隔壁邻居或班级里的孩子在同样的年龄出现同样的探索行为,这是不尊重孩子个体特性的。一个孩子进入文化敏感期可能表现为对文字的兴趣,另外一个孩子则可能表现为对国际象棋的兴趣。我们不要照着书本来刻意地寻找孩子的敏感期,而是要跟着孩子
出现的探索行为来发现其敏感期。
计算育儿行为的价值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爱清洁讲卫生,但是,一旦孩子当下的探索和内在发展与此相冲突时,我们需要认真地计算一下我们育儿行为的价值,在保护孩子内在发展需求与讲卫生之间,需要父母做出取舍。
虽然我是儿科医生出身,有专业的儿科医学背景,但面对儿子的运动发展与爱卫生的冲突,我做出了错误的计算。
儿子出生后,我们把儿子的卫生置于很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他运动发展的需要。儿子失去了在地上摸爬滚打的机会,使他在运动发展阶段应该发展起来的平衡功能、运动技巧、运动中的感觉统合、自我保护能力、勇气和信心都遭受挫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儿子能够平稳地走路比同龄人晚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儿子走路时经常将头碰撞在门框和家具上,路上稍有一点不平就跌跤,跌跤的时候他还不忘记保持手的干净,不会用手着地来保护自己,而是举着双手跌下去,头和脸经常受伤。一直到小学儿子都存在运动不协调。为此,我和先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儿子修复他的这一“短处”,我们陪同他滑冰、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等,同龄孩子只要一周就能够学会的运动,儿子需要3~4周,这让我真切感受到错过了发展的敏感期后修复是多么的困难。
如果当初我懂得孩子运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会毫不犹豫地选
择让孩子在地板上摸爬滚打,把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放到第二位。
父母只有懂得了孩子的内在发展,才会有计算育儿行为价值的能力和智慧。
对于孩子的探索不要功利
每一个敏感期出现的探索兴趣和激情对于孩子的内在发展都至关重要,父母要着眼于孩子的内在建构和发展,不要只看到那些能够为孩子和父母带来荣誉的兴趣和爱好,而无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探索激情。
记得儿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对电灯的开关产生了极大的探索热情,喜欢按电灯的开关,观察开关按钮与灯亮和灯熄之间的关系,每次观察都长达1小时左右,这个兴趣持续了半年之久。这半年中,我们每天陪伴着他,不担心电灯是否会被弄坏,直到他不再对电灯感兴趣为止。后来儿子的兴趣转移到了汽车的方向盘上,每天先生下班回家,儿子就要到汽车上摆弄方向盘,兴趣盎然地玩上两个小时,我就拿上一本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陪伴着他,让他安静地玩到累,然后,我们一起下车回家,这个兴趣也持续了半年之久。之后,探索的兴趣转移到了其他方面,无论儿子的探索是什么,我都安静地陪伴在左右,由于儿子在探索时不会来打搅我,我乐得偷懒、休息和看书。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探索行为让儿子发展了专注力和意志力,保持了探索的热情,获得了探索的安全感,而这些品质为他后来的学业优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当时的“偷懒”也正巧歪打正着,给足了儿子内在建构和调整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我当时不“偷懒”,或许会将儿子探索电灯和方向盘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识字、数学、舞蹈如果当初我就像现在的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孩子出生后开始焦虑他们的学业和未来,我就不会气定神闲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花两个小时看儿子摆弄方向盘,也不会和儿子一起研究电灯开关了,我庆幸自己当初的“木讷”和“偷懒”保护了儿子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建构自己的内在。
现在的父母更喜欢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学习那些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这些看得见的知识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孩子,而不愿意顺应孩子的发展步伐,等待孩子内在建构的慢慢成形。父母们醉心于拿孩子掌握的技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看,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聪明能干。”这种功利会完全破坏孩子在这个兴趣点上的探索激情,也会让孩子变得浮躁不安。比如孩子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父母就为孩子学习国际象棋立下目标——要夺得省级或者全国冠军,父母根本不关注孩子在国际象棋中获得的其他感受:快乐、毅力、智慧、勇气等;孩子对钢琴感兴趣,就将孩子考级作为学琴的唯一目标,完全忽略孩子对音乐文化、韵味的向往,精神的愉悦等,父母的功利会将孩子的激情变成一种不堪重负的压力,甚至让孩子担心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失去父母的爱,这是孩子最害怕的。由此,父母完全破坏了孩子享受探索的快乐。
第三节 教育的实质是帮助孩子建构和发展
对孩子进行更高一级的引领
顺应孩子的探索兴趣又能够给予他更高一级引领的教育,才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高级教育!
当冬天来临,锡坤对室外的大空间探索也基本得到满足后,幼儿园老师开始引导锡坤的探索向更高一级发展,比如,老师通过蒙氏教具来引领锡坤在相对小的空间进行认知,让锡坤的探索进入一种工作状态。在拼接图形的工作中,两岁的锡坤不但发展了空间认知能力,还发展蕴含在这项工作中的其他能力:逻辑、专注力、成就感、手掌和手指肌肉运动能力、图形认知等,这就是引领——向更高一级的状态引导孩子。关于工作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我在《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中进行了详细讲解,不再赘述。
在芭学园一次认知“树叶”的课堂里,老师将一片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树叶神秘地从一个纸袋里展现给孩子们,然而,老师的课没有停留在树叶和秋天的知识中,在课堂的最后,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将树叶抛向天空,和着“风儿你从哪里来,树叶片片掉落。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相关文章:
★ 孩子为什么顶嘴
上一篇:隔辈育儿常遇的10矛盾
下一篇:看《功夫熊猫》学育儿